
青島日報訊 在市委、市政府發展循環經濟、迎辦“綠色奧運”的戰略框架下,我市以“典型示范、行業推進,上下聯動、通報進展,政企聯合、重點突破,月有亮點、體現特色”為工作思路,以“三廢”治理為重點,實施重點領域先行突破的戰略,使企業、園區(行業)、社會三種循環經濟發展模式漸成氣候,推動我市循環經濟工作走在全國前列。
青島循環經濟開始出現全面推進的可喜局面。據市環保局科技處不完全統計,2004年至2006年,我市部分實踐循環經濟的企業累計取得經濟效益達15億元,粉煤灰、鉻渣、白泥、碎玻璃、酒糟等資源化利用500多萬噸,高爐轉爐氣、瓦斯氣回收11萬立方米。與此同時,通過舉辦國際、國家、省級論壇和綠博會簽訂環保招商引資項目、循環經濟技術合作項目17個,金額達50億元。
在企業層面,2002年至今全市已有96家企業完成了清潔生產審核,230家企業通過ISO14001環境管理體系認證,其中僅今年就有40多家企業實施了清潔生產審核。目前已累計有43家企業被省環保局批準為循環經濟試點單位。青啤集團的“點線結合”,華電青島發電有限公司、黃島發電廠通過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實現廢物“零排放”,鉻渣、白泥、電石泥企業間的循環利用等均已成為全國同行業學習的榜樣。
在園區層面,我市在膠南市開建全國首家國際環保產業園的同時,積極引導其他新建園區建設生態工業園。其中,市北膠州灣新產業區已獲批創建省級生態工業示范園。另外,市環保局還從解決環境難題入手,推動樓山后老工業區的循環經濟發展,青鋼集團、華電青島發電公司、黃島發電廠、青島堿業股份有限公司和青島海晶化工集團等企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率達到了97.43%,其中白泥、鉻渣、鋼渣等通過技術手段還實現了資源化利用和無害化處置。目前,我市有一半的工業園區編制了循環經濟規劃,啟動了循環經濟工作。平度市省級循環經濟規劃近期通過了專家評審,其他園區也正進行生態園區創建調研工作。
在社會層面,環保部門在通過媒體、展覽、培訓、研討等多種方式宣傳循環經濟理念的同時,還推動政府綠色采購制度的出臺,有效帶動了環保產品的推廣以及環保產業的發展,形成了全社會支持推動循環經濟發展的模式。另外,環保部門還通過推動城陽區國家級循環經濟示范區的建設,推進了“大循環”的示范,并取得了初步成效。
大量支持循環經濟發展的技術研發的推進,也促進了我市循環經濟的發展。市環保部門積極組織科研單位,針對我市實際開展了循環經濟發展模式及示范研究課題,包括海水資源多用途綜合利用技術研究、開發和應用,海水的化學資源、能量資源等方面的應用技術研究;開發具有海洋城市特點的新型能源利用技術(如風能、太陽能等);開展廢棄家電和電子產品回收技術體系研究以及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技術及產業化園區建設研究等,為我市循環經濟的深入持久發展提供了技術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