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島日報訊 近日出臺的《青島市人民政府關于進一步加快城市社區衛生服務建設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提出我市城市社區衛生建設的總體目標是:到2008年,社區衛生人口覆蓋率達到95%以上,城鎮戶籍 人口建檔率和戶籍醫生制管理率達到80%以上,社區居民到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就診比例占本地區門(急)診總數的40%以上。
為達到上述目標,我市在總結市南區的做法和經驗的基礎上,提出了打造一刻鐘便民就醫圈的概念,即原則上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以街道辦事處(鎮)所轄范圍設置,居民步行到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的時間一般不超過15分鐘。而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的功能定位為:開展醫療、預防、保健、康復、健康教育、計劃生育技術指導和一般常見病、多發病的診療機構,堅決避免向醫院模式發展。
《意見》提出,今后每3-5萬人口設置1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對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覆蓋不到的區域每0.5-1萬人口設置1個社區衛生服務站。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業務用房一般在600-1000平方米,社區衛生服務站業務用房一般在100-150平方米。在新建和改建居民區時,規劃部門要將社區衛生服務設施與居民住宅同步規劃。社區衛生服務機構應按照衛生部規定的標準完善基礎設施、設備建設,實行全覆蓋的網絡化管理,并分別按3000-5000服務人口配備1-2名全科醫生,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應至少配備1名中級以上職稱的中醫專業人員。
建立和完善分級醫療和雙向轉診制度。衛生行政部門要進一步完善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管理規范,建立社區衛生服務機構與大中型醫院分工合作、雙向轉診制度和標準,完善大中型醫院和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的功能定位,逐步實行分級醫療和社區衛生服務機構首診制,由社區衛生服務機構逐步承擔大中型醫院的一般門診、康復、護理和精神衛生照料等服務,急、危、重和疑難病人應及時轉醫院診療,實現“小病在社區、大病到醫院”的目標。
《意見》還要求,要建立社區衛生服務分級投入、專項補助的機制。各級政府要調整財政支出結構,建立穩定的社區衛生服務籌資和投入機制,加大對社區衛生服務的投入力度。市級衛生機構承擔市級計劃免疫、傳染病防治、慢性病防治、婦幼保健、健康教育等社區公共衛生服務項目以及社區衛生服務機構標準化建設、電子信息網絡建設、社區衛生人才培養等工作。區市級衛生機構負責組織實施本轄區的公共衛生項目。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具體開展社區公共衛生工作。社區公共衛生所需經費按轄區居民15元/人/年的標準籌集,其中市財政補助5元/人/年,區(市)財政補助10元/人/年。對社區公共衛生服務實行政府購買,項目管理,按服務項目和服務量實行定項補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