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I的風吹到了虛擬現實產業。
6月30日,大朋VR在線上預發布旗下全新智能穿戴產品——DPVR?AI?Glasses,這也是青島虛擬現實頭部企業在AI眼鏡方面的最新動作,重新定義了穿戴設備使用場景。
人工智能技術的爆發式發展,深刻重塑著千行百業,AI眼鏡就是代表性產業之一。方正證券研報稱,AI眼鏡作為AI應用落地的最佳載體,驅動智能穿戴設備迭代升級。AI眼鏡既彌補了XR設備在佩戴舒適性上的不足,又開創了更契合現代生活方式的交互模式。
打響“百鏡大戰”
最近兩個月,“百鏡大戰”愈演愈烈,包括互聯網大廠、智能硬件廠商乃至傳統眼鏡企業都競相入局AI眼鏡領域。
5月21日,谷歌宣布和XREAL共同開發新一代AR眼鏡Project?Aura;5月27日,雷鳥創新發布AI+AR眼鏡雷鳥X3?Pro;6月20日,Meta攜手歐克利推出主打適用于運動人群的新款智能眼鏡;6月26日,小米推出首款AI眼鏡,讓競爭更趨白熱化……京東數據顯示,今年618期間,AI眼鏡成交量同比增長7倍。
各大廠商之所以爭奪“年輕人的第一款AI眼鏡”,在于AI眼鏡被視為取代手機的下一代個人智能終端。
隨著大模型技術的快速發展,AI眼鏡成為承載AI、連接現實與數字世界的關鍵設備。相比手機,AI眼鏡可以通過語音控制、手勢識別和眼動追蹤多種交互,重塑人類感知世界的方式。
以DPVR?AI?Glasses為例,通過AI與影像技術的融合,為智能穿戴設備開辟了“記錄生活、探索世界”的實用化新方向。
大朋VR負責人表示,AI作為產品核心功能,DPVR?AI?Glasses的智能交互能力基于百度智能云平臺,整合最新一代DeepSeek大模型技術打造。實測顯示,用戶可通過語音指令完成多種操作:雙手拎物時一句“打電話給閨蜜”即可快速接通對方電話;逛潮玩店時詢問手辦名稱,設備能實時識別;還能實現會議紀要生成、英文翻譯、行程查詢、卡路里計算甚至地質資料檢索等功能。這種“貼心助手”式的交互體驗,讓AI技術真正服務于生活場景。
不過,現階段的AI眼鏡只是初級形態,還存在續航能力不足、缺乏“殺手級”應用等短板,距離手機這樣成熟的主流終端有一定差距。比如,AI眼鏡為了輕便和舒適,重量一般控制在50g以內,但在狹小的空間內裝進攝像頭、麥克風、芯片、電池等部件,難度猶如“螺螄殼里做道場”,主流產品續航也就4到8小時,難以支撐全天候使用。
構筑產業生態
在這一波AI眼鏡熱潮中,很多布局者來自于VR產業,大朋VR就是國內最早布局VR硬件的企業之一。
VR頭顯體積較大,更像電視,輕便、時尚的AI眼鏡可以滿足空間移動場景中的拍照、翻譯、導航等多種需求,更像手機。從產業鏈來看,AI眼鏡與VR高度通用,都涉及整機制造、攝像頭、傳感器、麥克風、電池、芯片、軟件及算力服務等環節。
致力于打造“中國虛擬現實產業之都”的青島,已經形成相對完整的AI眼鏡產業生態體系。除了大朋VR外,青島代表性企業還包括海信視像、歌爾微電子、歌爾光學、雷神科技、天趣星空等。
海信視像具備MR眼鏡和AI眼鏡等相關技術和產品規劃,并與XREAL達成深度戰略合作,合作方向涵蓋產品研發、光學顯示、空間計算、智能圖像、AI大模型和全球銷售等多個方面。雙方聯合研發的首款AI眼鏡產品將于今年下半年發布。
雷神科技今年年初推出首款AI智能眼鏡,以“一鏡多用”“39g無感佩戴”為主要賣點,集成音樂播放、拍照錄像、AI識物解題及多語種同聲傳譯等功能,還可與“游戲本”聯動。
在青島深度布局的歌爾股份,是AI眼鏡產業鏈的重要玩家。公司在智能眼鏡整機、AR光學零組件等方面布局多年,同多家智能眼鏡客戶合作對接,為客戶代工智能眼鏡產品。
健身頭部企業英派斯也準備切入這一賽道,擬以增資擴股方式投資AI眼鏡公司李未可科技,打造騎行、健身垂直場景相關的智能運動裝備品牌,把握健康消費藍海新機遇,為公司創造第二增長曲線。
業內人士表示,AI眼鏡被視為下一代“手機”的潛在載體,青島應該堅定抓住這一歷史機遇。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