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共青島開放大學委員會 青島開放大學
2025年工作要點
??
2025年是“十四五”規劃的收官之年,是學校事業邁向高質量發展的起步之年,總體工作思路是: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深入貫徹全國教育大會精神,貫徹落實《教育強國建設規劃綱要(2024—2035年)》,圍繞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和構建泛在可及的終身教育體系,錨定教育強市建設目標,全面落實《關于推進青島開放大學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以“建成具有國際知名度、國內一流城市開放大學”為目標,堅持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深入踐行“4321”發展戰略,在數字賦能終身學習,服務學習型城市、學習型大國上“走在前、挑大梁”,著力在深化改革創新、推進學歷教育擴優提質上奮楫爭先,在創特色塑品牌、推進高水平教育對外開放上奮楫爭先,在提升人才培養質量、一體協同推動終身教育高質量發展上奮楫爭先,持續提升開放大學辦學能力和水平,奮力答好“教育強市 青開有為”的時代課題,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青島實踐作出更大貢獻。
一、加強黨的領導,以高質量黨建引領學校高質量發展
1.強化核心引領,把政治建設之“基”貫穿始終。堅持不懈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凝心鑄魂,鞏固深化黨紀學習教育成果,嚴格落實“第一議題”制度,突出抓好黨委理論學習中心組學習,持續抓好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的學習培訓和貫徹落實,切實把黨的創新理論轉化為指導實踐、推動工作的強大力量。把黨的領導貫穿辦學治校全過程,完善校黨委統一領導、黨政齊抓共管、部門各負其責的領導體制,提高校黨委把方向、謀大局、定政策、促改革能力。不斷加強黨委領導班子自身建設,發揮表率作用,帶頭錘煉黨性、擔當作為、密切聯系群眾、履行管黨治黨政治責任,健全黨建工作責任制,嚴格執行民主集中制,開好民主生活會,增強黨委班子創造力凝聚力戰斗力,為學校事業發展保駕護航。提升黨委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運行效能,確保校黨委各項決策部署落實見效。從嚴從細從實完成巡察整改各項任務,提升巡察整改成效。(責任部門:黨政辦公室、紀委、組織部、宣傳部)
2.強堡壘塑品牌,把基層黨建之“根”融入工作。實施“黨建品牌深塑行動”,持續鞏固黨支部標準化規范化建設成果,實現“一院(處)一品牌、一支部一特色”。樹立黨建業務“一盤棋”思想,堅持融入大局抓黨建、抓好黨建促大局。加強黨員隊伍體系建設,積極改進完善黨支部設置,開展1輪黨務干部培訓,進一步做好發展黨員工作,健全黨內關懷幫扶機制,增強基層黨組織政治功能和組織功能。加強黨建文化建設,創新主題黨日活動,建成燈塔書屋,推動黨員教育培訓陣地在學校落地。發揮好燈塔黨建等信息化平臺作用,提高數據信息分析和運用能力。創新優化團組織活動形式,在黨團共建中凝聚組織合力。(責任部門:組織部、宣傳部、數字化建設處、團委)
3.踐行守正創新,以宣傳思想文化之“力”定向領航。牢牢掌握意識形態工作領導權,壓緊壓實意識形態工作主體責任,強化意識形態陣地內容審核和實時動態監控,防范化解各類風險隱患,推動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落地落實。強化正面宣傳引導,充分利用全媒體傳播矩陣,提升輿論宣傳和引導能力。圍繞學校主責主業,凝聚辦學系統內宣外宣合力,深入挖掘學校文化內涵和特色優勢,統籌宣傳選題策劃,創新宣傳思路,提升宣傳質效。充分利用短視頻等新媒體,創新宣傳形式,拓展宣傳渠道,加大與權威媒體的合作力度。建強學校微信公眾號、視頻號、門戶網站等宣傳陣地,發揮校報、《媒體看創開》等宣傳載體作用,打造具有開放大學特色的宣傳文化品牌。提高政務信息報送質量數量時效,全面構建大宣傳格局,為推動學校事業高質量發展營造良好氛圍。(責任部門:宣傳部、黨政辦公室)
4.突出引育留用,把人才隊伍之“能”充分激發。抓實高素質專業化人才隊伍建設,突出政治標準選任干部,推動干部培養、識別、選拔、評價、考察、任用等綜合研判系統化、規范化,進一步優化干部隊伍結構,實現人崗相適、人盡其才。實施“青苗干部啟航行動”,選派和推薦年輕干部到關鍵吃勁崗位歷練,多舉措激發干部隊伍干事創業活力。加強干部隊伍日常監督,提升干部管理監督質效。持續加大高層次人才和緊缺人才引進力度。將師德師風建設貫穿教師管理全過程,開展多樣化、可持續的師資培訓,促進教師素質能力提升。開展一輪普通職員競聘和專業技術人員評聘工作,提升職稱評聘工作科學性、合理性。扎實開展統戰工作,關心團結黨外人士,發揮好民主黨派、政協委員和統戰團體帶頭作用。修訂《年度工作目標管理辦法》,加大考核結果運用力度,旗幟鮮明獎優罰劣,激勵和引導教職工在推進學校高質量發展中擔當作為、建功立業。(責任部門:組織部人事處、宣傳部統戰工作處、基礎教學部)
5.全面從嚴治黨,把紀律規矩之“綱”挺在前面。扛牢全面從嚴治黨政治責任,堅持用改革精神和嚴的標準管黨治黨。嚴格執行中央八項規定及其實施細則精神和省委、市委實施辦法,深入落實《整治形式主義為基層減負若干規定》。健全“事前提醒、事中監管、事后檢查”工作機制,圍繞制度制定、決策程序、招標采購、資金使用等權力運行的關鍵風險點,進行全方位監督,圍繞招生、考試等廉政風險開展專項監督,圍繞校舍維修、食堂管理、信訪投訴等開展“小切口”監督,推動形成“全過程”監督工作格局。健全審計委員會職能,加大審計監督力度。縱深推進正風肅紀反腐,完善并加強制度建設,加大約談和提醒力度,強化廉政風險防控,提高源頭治理水平。全面推進紀律建設和廉潔文化建設,打造“清廉創開”廉潔文化品牌。(責任部門:紀委、各部門)
二、辦好“四大板塊”,服務區域終身教育發展
6.促進學歷教育提質擴面。積極探索產教融合、職繼融合、專創融合育人新模式,擴大與技工院校、職業院校、重點行業企業合作覆蓋面,探索直屬招生、辦學新模式,拓展課程開放項目范圍,集聚各方力量做大做強直屬學院。優化開放教育招生政策并落地實施,加大本科招生力度。全面推進“技能+學歷”工學一體復合型技能人才培養項目,力爭該項目年度招生突破3000人。積極爭取新增3個成人高等學歷繼續教育本科專業,合理布局校外教學點并加強規范管理。持續推進鄉村振興人才培養工程和青島市村(社區)“兩委”基層干部專科學歷提升工程。開放教育招生保持在1.7萬人以上規模,成人高等學歷教育招生穩定在3000人左右,為學習型城市培養更多高質量人才。(責任部門:教務處、開放教育學院、成教職教學院)
7.夯實社會培訓品質高地。提升培訓領域核心競爭力。創新“五位一體”特色培訓模式,優化“學習+生活”一站式支持服務體系,深耕“學歷教育+職業技能提升+社會培訓”產教融合人才培養模式,高質量研發項目,豐富產品體系,線上線下實現培訓項目從單一到多元、從規模到內涵的提升,形成教育公益屬性與市場化相結合的新型培訓機制。發揮好山東省專業技術人員鄉村振興繼續教育基地、青島市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基地、公務員特色實踐教育基地、教師教育基地等省、市級繼續教育平臺作用,打造立足青島、面向山東、輻射全國的“青開教育”培訓品牌。爭創“一體化國家戰略體系和能力教育實踐基地”等國家、省市專項培訓基地,在市委組織部領導下積極創建“青島市黨員教育學院”;聚焦國家戰略需求,推動社會培訓特色化發展;推動培訓開疆拓土,積極探索國際化培訓新路徑。創新管理運行機制,整合內部資源,優化提升培訓基地品質;積極開辟項目拓引市場,引入外部力量,助推重點項目落地實施。繼續積極爭取我市以外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各行業領域到青島辦培訓班,整合統籌各方資源,強化產教融合,實現社會培訓質量和規模雙突破,力爭培訓人次不少于2萬人,助力我市培訓經濟。(責任部門:培訓部)
8.優化老年教育服務質效。健全體制機制,出臺《推進新時代青島老年開放大學高質量發展意見》《青島老年開放大學教務教學管理制度》等文件。集中力量建好青島老年開放大學金水路示范校,實現年招生1000人次以上,高水平舉辦老年教育開學典禮,探索成立青島老年開放大學主動健康學院。拓增老年教育場所,與城鄉社區合作設立老年教育學習站點,老年教育示范點擴增至50個。對接國家老年大學師資庫,做好我市教師入庫工作,積極組建青島市“銀齡行動”志愿服務隊,打造“銀齡行動”志愿服務品牌。完善“數字+”老年教育模式,優化“匯學琴島”電視課堂資源,自建10個以上國際化老年教育課程,持續搭建以青島全民學習網為載體、以“匯學琴島”電視課堂為引擎的老年教育公共服務平臺。爭取承辦2025年國家老年大學舞蹈類教學成果展,積極組織開展銀齡“藍色之旅”研學、骨干師資培訓等活動,以研學促文旅消費,助力提振消費,推動銀發經濟發展。做好社區教育攝影展進社區、傳統文化楹聯進社區、“名師大講堂”、老年教育成果展等活動,做大做強“高智銀發”等老年教育特色活動品牌,搭建老年教育文化藝術交流平臺。(責任部門:青島老年開放大學)
9.深化社區教育服務內涵。推動構建“政府統籌、教育牽頭、部門協同、社會參與”的全民終身教育體系,進一步發揮青島市社區教育指導服務中心職能,建強市、區(市)、鎮(街)、村(社區)四級工作體系,加強優秀社區學習中心、示范基地建設,擴大資源供給,推動社區教育與老年教育融合發展,服務老年友好型社區建設。建立社區教育“能者為師”師資庫,開展說課大賽、優秀師資遴選等活動。推進國家終身教育智慧教育平臺當地應用,升級青島全民學習網,加強社區教育精品課程資源建設,數字賦能社區教育。辦好2025年青島市全民終身學習活動周,選樹“百姓學習之星”“終身學習品牌項目”典型。開展“匯學琴島”“青風細語”等特色品牌活動,組織參加山東省“書香齊魯”全民閱讀活動,探索“青開學堂”社區教育課堂學習模式。(責任部門:社區教育學院)
三、擦亮“三大特色”,服務學習型城市建設
10.樹強創業教育特色標桿。積極備賽中國國際大學生創新大賽(2025),爭取再實現新突破。積極打造獲獎項目賽后跟蹤扶持培育模式,助力創業帶動就業。加強創業教育內涵建設,完善創新創業項目遴選與培育機制,辦好“創開大講堂”,爭創省級創新創業類教學成果獎,打造創業案例庫和創業精品示范課程,推動創業教育資源的數字化與國際化應用。在省教育廳相關部門的指導下,面向省內高校開展創業巡回宣講,擴大“創業培訓精準滴灌行動”培訓品牌影響力。延伸創業培訓服務領域,以市退役軍人就業創業培訓為著力點,承接國家、省、市級各類創新創業培訓活動,拓展培訓經濟增長點。高質量承辦國家開放大學第二屆新商科創新創業大賽、第十一屆“市長杯”中小企業創新創業大賽(創客組)。落實《教育強國建設規劃綱要(2024—2035年)》工作部署,面向具有創新潛質的高中學生實施“脫穎計劃”,繼續開展好“人人都是CEO”高中創業教育活動。籌辦好青島創業大學與青島開放大學一體化辦學10周年研討活動。發揮好創業教育學院全省“干事創業好團隊”作用,擦亮“青島創業大學”品牌。(責任部門:創業教育學院)
11.打造海洋教育創新名片。強化現代物流管理(國際航運方向)與國際郵輪乘務管理特色專業內涵建設和品牌培育,更好服務海洋強國戰略和助力我市打造海洋經濟發展高地。做好現代物流管理專業沿海地區招生,實現招生新突破。成立沿海開放大學聯盟并召開聯盟單位理事會議,聯合打造海洋科普類標桿課程。線上線下推進“海洋科普進社區、進學校”,推動海洋科普暨思政宣講項目和國家開放大學發展援助項目落地。(責任部門:海洋教育學院、教務處)
12.開創國際教育合作新局面。發揮國家開放大學海外學習中心建設聯盟首批成員單位作用,全面推進老撾海外學習中心各項業務落地開展,積極探索俄羅斯等金磚國家海外學習中心申報建設。利用好“中國—東盟數字教育聯盟”平臺,加強與各成員單位及東盟國家合作交流,探索國際化多元合作機制,推進資源、技能、文化出海。高質量承接好馬來西亞、印尼華裔青少年來青游學和師資進修等活動,推動國際教育交流合作,不斷擴大學校國際朋友圈,服務國際消費。高水平承辦好2025“中華文化云課堂”線上端午節、中秋節等特別活動,組織好“中華文化大樂園”現場訓練營等活動,促進中外文化交流互鑒。積極申報山東省華文教育基地,主動融入“數智華文教育聯盟”,多方聯動開展華文教育培訓,助力打造我市教育領域對外開放合作新高地。(責任部門:國際合作學院、宣傳部、數字化建設處)
四、打牢“兩大支撐”,激活開放發展新動能
13.優化一體化辦學新格局。優化辦學網絡,完善辦學體制機制,高質量布局一體多元辦學體系。重點籌建市南、市北分校,擴大李滄分校辦學規模;積極爭取優秀學習中心的分校辦學權;積極申辦校外教學點,爭取符合“技能+學歷”工學一體復合型技能人才培養項目條件的技工院校成為學習中心;拓展行業企業合作辦學,優化行業企業學院布局。提升辦學質量,整合體系內優秀師資和教育資源,探索形成辦學體系共商共建共享新機制。規范系統辦學行為,加大學習中心管理考核力度,運用信息化手段及時防范化解辦學風險。推進學分銀行建設和管理工作,促進終身學習“立交橋”建設。(責任部門:教務處、基礎教學部、開放教育學院、成教職教學院、質量管理和科研處)
14.高標推進數字化大學建設。啟動數字化大學建設三年提升工程,建成大數據中心、青島干部網絡學院數字圖書館、智慧安防等智慧應用場景,搭建全系統數據基座,打造與各類資源平臺相連通的終身教育學習服務平臺。升級網絡安全設備,部署AI網絡安全態勢感知系統,通過“內控外防”提升網絡安全防護和應急處置能力。開展“數字+”治理行動,提升資源制作、教學支持服務、云課堂直播互動、數據清洗等智能化服務水平,探索搭建智慧巡課評課系統,實現對各平臺數據要素的全方位、可視化數據分析。實施青島干部網絡學院提質增效行動,探索“混合+”干部學習模式,提升培訓質效。加強數字化優質資源建設,打造一批國際化優質特色課程,深化“AI+”資源建設模式,試點建設虛擬仿真實驗實訓創新課程,豐富數字化資源供給。完善資源建設管理辦法,實現資源庫統一管理、互通共享。數字賦能終身教育改革,促進智能技術與教育教學、科學研究、學校治理深度融合,助力全民終身學習。(責任部門:數字化建設處、宣傳部)
五、推進“質量強校”,提升新時代育人水平
15.提升新時代立德樹人實效。培育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持續推進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二十大精神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出臺《青島開放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工作規范》《進一步加強課程思政建設的實施意見》。探索思政課教研、教學、實踐協同育人路徑,構建“專業育人、課程育人、課堂育人”相統一的課程思政育人體系。持續組織“新時代大中小學思想政治教育”宣講團活動。推進“數字馬院”建設,開展“大思政課”教學探索,匯聚相關高校力量,聯合開展思政教學,共同打造數字馬院精品課程。(責任部門:馬克思主義學院、數字化建設處)
16.全面深化教育教學綜合改革。落實好國家開放大學《數智賦能一體化協同推進開放大學教育教學綜合改革實施意見》,以數智技術賦能教育教學全要素全過程改革。著眼我市經濟社會發展需求,打造國際郵輪乘務管理等特色品牌專業。加大課程資源建設力度,推進“技能+學歷”課程建設試點改革,編訂自建專業教材。將“1+X”證書項目打造成學校“職繼融通”和開放教育招生新亮點。優化線上線下融合的教學范式,實施面授課與直播教學示范建設工程,全面開展“全市一堂課”“校友大講堂”,組織優秀學員說課等特色現場教學活動,提升教學質量效果。實施數字化教學能力培優行動,提升教師專業能力和數智素養,加強教學團隊建設,建立考核機制,提高教學實施團隊質量。制定《加強班主任隊伍建設的意見》,打造名班主任工作室,為學生搭建社會實踐平臺,提升學生學習支持服務水平。(責任部門:基礎教學部、教務處、數字化建設處、各學院、質量管理和科研處)
17.提升終身教育質量治理水平。強化“大質量”意識,構建辦學體系質量監督管理長效機制,打造辦學體系教育教學責任共同體,實現終身教育“專業—招生—教學—評價—畢業”全過程各環節檢測、評估、督導、反饋和提升。發揮質量保證委員會作用,強化動態監控評估,利用聽評課、質量因子監控、督學通報等抓手,加強“教學—檢查—反饋—整改—提升”閉環管理,及時并長效解決影響教學質量提升的問題。強化質量管理結果運用。探索實踐數智賦能質量管理,引入AI技術,助力提升教育教學管理質效。(責任部門:質量管理和科研處、教務處、基礎教學部、開放教育學院、數字化建設處)
18.增強科研賦能區域發展能力。聚焦國家、省、市重大戰略,聚焦學術前沿與學校發展需求,在辦學體系內外聯合開展科研攻關。組建科研核心團隊,培養跨領域科研團隊及骨干帶頭人,加強對青年教師的科研引導和培訓,提升教師科研能力水平,產出更多高水平科研成果并推動轉化運用。主動爭取高層次科研平臺支持,積極參與上級課題研究,發揮青島市社科智庫研究基地作用,在全市乃至全國范圍內開展老年教育、創業教育等終身教育應用研究。深化《青島繼續教育》平臺陣地作用,建設青島開放大學文化名片。高質量辦好華東地區開放大學聯盟會議,充分發揮黃河流域九省區開放大學聯盟、中心城市開放大學協作會等平臺作用,通過聯建互動、研學交流、互利合作等活動,增強服務學習型社會建設能力。(責任部門:質量管理和科研處、黨政辦公室)
六、堅持依法治校,推進治理能力現代化
19.優化提升綜合管理效能。完善以《青島開放大學章程》為核心的各項規章制度,形成規范統一、分類科學、運行高效的管理體系,健全內部控制機制。探索以信息化手段規范合同管理,嚴格執行信息公開制度,扎實推動依法辦學、依法治校。做好學校“十四五”發展規劃的收關、驗收、考核工作,調研籌備編制學校“十五五”發展規劃。成立校務委員會并充分釋放效能,為學校決策提供參考指導。加強對學校高質量發展意見、年度工作要點及重大決策部署的督辦落實,高效推進各項改革舉措落地落實。加強保密教育培訓,強化監督管理,提升保密質效。全面推進數字化協同辦公,提升機關數字化運行水平。(責任部門:黨政辦公室、質量管理和科研處)
20.強化事業發展條件保障。加強經費預算精細化和全流程管理。完善收費政策,規范收費管理。調整優化經費支出結構,強化經費執行情況的動態監測和統計監督,加大審計監督力度,提升財務服務保障能力和資源配置效能。強化風險防控,優化資產配置、提升資產管理水平。持續推進校園基礎建設,推進校園綠化、亮化提升工程,優化辦學環境。科學合理發揮大連路校區功能作用,探索有效運營模式。積極推進學校二期建設。完善網格化管理機制,提高后勤服務保障科學化、精細化水平。(責任部門:黨政辦公室、財務審計處、后勤保衛處)
21.厚植高質量發展安全根基。健全學校安全工作機制,統籌學校政治安全、教學安全、考試安全、食品安全、消防安全、培訓安全等各項工作,完善重大突發事件安全應急預案,常態化開展各類安全風險隱患排查整治。嚴格落實應急值守要求,提高風險研判和處置能力,為學校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實保障。加強國家安全教育,推進安全智慧校園建設,全面提升技防、物防、人防水平。做好重大節日、重大活動維穩安保工作。完善矛盾糾紛排查化解機制,提升信訪工作法治化水平,建設平安校園。(責任部門:后勤保衛處、黨政辦公室、培訓部)
22.建設和諧文明校園。以校園文化識別系統為抓手,打造校園文化陣地,營造底蘊深厚、特色鮮明的校園文化氛圍,提升環境育人實效。持續鞏固好省級文明單位建設成果。深化校務公開,加強民主管理。加強工會、團委建設,發揮群團組織功能,找準工作結合點和著力點,為教職工做好服務工作,開展多樣化文體活動,搭建教職工成長平臺,提升教職工幸福感和凝聚力,引導教職工立足崗位建功立業,為推進學校改革發展、和諧穩定貢獻智慧力量。用心用情做好老干部工作。凝聚校友力量,賦能雙向發展。(責任部門:宣傳部、工會、團委、組織部人事處)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