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島市海洋發展局2020年工作要點2020年,市海洋發展局將在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狠抓經略海洋攻勢各項目標任務落地落實,推動全市海洋經濟更高質量發展,積極爭創全球海洋中心城市。2020年全市海洋生產總值增速8%、力爭達到10%。
一、在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推進經略海洋攻勢方面實現突破。
一是健全市委海洋委工作體制機制。調整完善市委海洋委成員單位,制定市委海洋委成員單位職責,督促指導各區市明確海洋發展職能和編制。配強攻勢推進專班,完善扁平化管理工作推進機制。
二是統籌推進經略海洋攻勢。制定實施經略海洋攻勢作戰方案2.0版,分解重點任務清單和重點項目清單,壓準壓細壓實攻勢參戰單位責任。制定經略海洋攻勢考核細則,實施差異化考核,突出“雙招雙引”、投資增長、經濟總量等指標。
三是強化海洋發展戰略研究。開展建設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等課題研究,高水平編制全市《海洋經濟“十四五”規劃》《海洋戰略性新興產業專項規劃》,爭取將青島建設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列入全國海洋經濟發展“十四五”規劃。開展維護海權、項目建設、產業發展等專題調研,更好掌握情況、發現問題、推動工作。
四是加快海洋領域創新試點。依托海洋及相關產業統計調查試點成果,探索建立規范統一的海洋及相關產業統計調查制度和市級(區市級)海洋生產總值核算制度。完成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監測評估指標體系研究國家試點,爭取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青島經驗”。積極開展濱海旅游、科技合作、港口碼頭、論壇會展、“互聯網+”膠東經濟圈一體化交易平臺等方面的一體化合作與發展。
五是提升海洋決策咨訊水平。組建海洋領域專家智庫,遴選海洋領域專家,建立專家智庫團隊,搭建智庫支撐平臺,精準服務海洋經濟發展。定期編發工作簡報和海洋資訊,加強信息交流和參閱指導。
二、在構建特色鮮明的現代海洋產業體系方面實現突破。
一是強化政策支撐。制定市級海洋產業發展指導目錄,建立招商引資產業名錄庫和各區市、功能區海洋經濟主導產業名錄庫,研究船舶和海洋工程裝備、海洋電子信息、海水淡化等產業發展靶向政策,突破發展海洋設備、海洋船舶、海洋生物醫藥、高端海洋食品、海洋化工等產業,持續推動海洋產業轉型升級。
二是推進重點項目建設。建立全市涉海項目庫,集中推進總投資3660億元的134個涉海重點項目建設,篩選確定10—20個重大涉海項目,制定重大涉海項目推進機制,積極推動海洋全球現代中心、嶗山沙港灣等項目落地實施。通過引進和培育相結合,新增1至3個涉海工業大項目,推動1至2個涉海行業突破性增長。
三是突破海洋領域“雙招雙引”。制定《青島市海洋領域招商引資攻堅方案》《青島市海洋發展局2020年招商引資作戰方案》,圍繞海洋船舶、海洋工程裝備制造等10條重點產業鏈條30類重點產業環節(領域),加強產業鏈條設計、分解、培育、集聚,分區市、行業主管部門制定22張招商清單,成立海洋拳頭產業“雙招雙引”攻堅突擊隊,指導各區市、功能區海洋領域招商引資突破發展。全市海洋領域招商200億以上投資項目不低于3個,總投資規模超過千億。編制海洋產業人才發展規劃,擴大海洋產業人才規模,優化海洋產業人才結構。
四是發揮涉海平臺效用。謀劃籌備世界海洋發展大會,認真籌辦青島國際海洋周,協同辦好2020東亞海洋合作平臺青島論壇,配合推進東亞海洋合作平臺機制建設。成立海洋產業合作發展聯盟,鞏固提升海洋生物制品產業、船舶和海工裝備產業聯盟,支持組建海洋科技研發、文化旅游等協會商會,參與制定海洋產業政策,發揮涉海平臺助推發展的倍乘效用。深入推進“涉海企業+金融+科技”活動,舉辦海洋中小企業投融資路演,積極推動金融機構定做海洋特色金融產品和服務。
五是助推“兩區”建設。高標準建設上合示范區海洋合作中心,重點推進區內40個總投資529億元的海洋經濟項目建設,建設“一帶一路”國家海水養殖技術培訓基地。協調推進山東自貿區(青島片區)高質量發展海洋經濟相關試點任務,完成自貿區內100家漁業企業落戶目標,助力東北亞水產品加工及貿易中心建設。
三、在推動海洋漁業轉型升級方面實現突破。
一是推進現代漁業融合發展。研究制定《關于支持漁業新舊動能轉換的實施意見》《青島市關于加快海洋牧場和休閑旅游融合發展的意見》,支持水產苗種科技成果研發轉化、水產品精深加工、海洋牧場與休閑旅游融合發展、漁業互聯網平臺打造等領域突破發展。推動國信現代海洋三產融合先導區規劃建設,加快西海岸新區現代海洋漁業創新示范園、青島浩大海洋科技產業園、中魯現代海洋產業園區項目建設,打造多功能現代化漁業園區。
二是推進深藍漁業縱深發展。支持西海岸新區申建國家深遠海養殖試驗區,推動全球首艘10萬噸級全封閉可游弋大型養殖工船、祥泰萬噸移動式養殖工船、“冷水團漁場1號”年內開工建設,加快漁業養殖從近海向離岸深海區戰略轉移,爭取全市深水抗風浪網箱總數突破490個。強化139艘遠洋漁船安全生產管理,加快18艘在建遠洋漁船建設進度,推進中國北方(青島)水產品交易中心和冷鏈物流基地建設,盡快形成輻射全國、聯動海外的中國北方遠洋漁業交易中心。
三是推進海洋牧場升級發展。深化國家級現代化海洋牧場建設綜合試點,全年爭取國家級海洋牧場示范區達到13處,推進金海富源海洋牧場綜合體等項目建設,積極探索三產融合型海洋牧場綜合體發展新模式,打造海洋牧場升級版。
四是推進水產養殖綠色發展。編制《青島市水產品加工“十四五”發展規劃》《青島市養殖水域灘涂規劃》,推進水產養殖綠色健康發展,開展“育繁推”一體化試點,探索建設水產品質量追溯管理體系,開展水產品質量安全抽檢和養殖尾水監測,完成抽檢1000批次,合格率達到97%以上。布局國家級海洋漁業生物種質資源庫和海洋漁業生物遺傳育種基地,建設國家級海洋漁業生物種業中心,共建水產苗種研發中試基地。
五是推進漁業品牌開拓發展。挖掘青島區域特色產品,深入推進國家地理標志農產品申請認證,力爭年底前獲得青島海參、青島鮑魚等7個地標產品認證。開拓網上銷售渠道,舉辦線上漁業云博會、直播推介會,培育具有青島特色的“網紅產品”。
四、在海域綜合管控方面實現突破。
一是強化海域使用管理。嚴格實施圍填海管控,加強海域動態監管,妥善處理好圍填海歷史遺留問題,為重大項目建設提供用海保障。按照國家和省關于優化配置、集約使用岸線資源的部署要求,深入開展海岸線分類保護、節約利用和整治修復,保護好自然岸線,構建科學合理的海岸線保護與利用格局。協調跟蹤海岸線調查修測成果,確保海岸線修測劃定科學、準確。探索開展海域使用權資產證券化試點,盤活海域資源,支持企業融資需求。
二是強化海洋生態修復。積極推進“藍色海灣”整治項目建設,加快組織藍谷小島灣、高新區紅島等海岸帶修復整治工程,加快小管島保護利用試點,組織實施沿海灘涂植被恢復示范項目,開展檉柳、堿蓬等植被的自然修復、人工保育和重點保護,持續推進膠州灣國家級海洋公園規范化建設,打造海洋生態保護和利用的青島樣板。
三是強化海洋災害防治。完善海洋防災減災體系,探索建立基于源頭治理的滸苔災害治理機制,超前研究部署,實施海陸共治,確保有力有序有效開展滸苔應對處置,最大限度減少滸苔到岸量。
五、在強化漁業資源利用秩序方面實現突破。
建立海上聯合執法常態化工作機制,持續挖掘打擊“跨區捕撈、侵海占海、爭搶漁場”等違法違規行為,堅決打贏海洋與漁業領域掃黑除惡“決勝戰”。實施海水養殖專項治理行動,整治養殖廢水直排,開展灘涂養殖限養區、禁養區清理退出。扎實開展“碧海2020”“亮劍2020”等海洋專項執法行動,深入實施清理取締涉漁“三無”船舶和“絕戶網”、跨海區作業漁船整治、涉外漁業管理執法等專項執法行動,加大執法巡查的力度和頻率,做到早發現、早制止、嚴查處,確保不發生新增違法圍填海行為。深入推進平安漁業建設,加強漁業安全監管信息化建設,完善漁業安全生產監督檢查機制,建立漁業安全生產監管閉環制度,完善隱患排查和問題整改檢查記錄臺帳,修訂漁業防臺風應急處置方案和流程。突出“岸巡海查、重點防控”監管措施,管好港,嚴查船,從嚴從重打擊違規捕撈行為,依法維護海洋伏季休漁秩序。開展漁業港口規劃編制,合理布局漁港建設需求。組織實施漁港維修維護,逐步完善漁港體系各項功能。制定我市海洋捕撈漁船報廢拆解政策,規范開展漁業油價補貼申報和發放。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