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工作任務完成情況
2009年,深入貫徹新修訂的《防震減災法》和《山東省地震重點監視防御區管理辦法》,努力推進我市防震減災事業不斷向縱深發展,取得了明顯成效。
(一)地震監測預報工作創造新水平。圍繞提高地震監測能力,開展了五個方面的工作。一是圓滿完成地震監測任務。年內監測到可定位地震 158 次。數字遙測地震臺網運行率達98%、波形可利用率99%。前兆臺網儀器日運行率達97%,日數據連續率達99%。二是基本完成地震前兆臺網建設任務。在去年完成臺網中心和5個子臺的建設任務,確保奧帆賽前投入運行的基礎上,今年完成了三個新征土地子臺建設任務。三是群測群防工作取得明顯成效。年內代政府起草《青島市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進一步加強地震群測群防工作的意見》,組織了全市地震宏觀觀測員的培訓,保證了觀測數據準確無誤。四是落實震情會商制度嚴格正規。年內召開會商會65次,編寫周、月、半年、全年、臨時地震趨勢會商報告65份,及時向市政府報送月震情會商意見。五是地震監測環境保護工作取得新進展。通過對政協委員提案辦理,先后與市建委等六部門進行協商,最后經市法制辦、市行政審批大廳同意,確定將地震監測環境保護作為非行政審批事項于明年初進入市行政審批大廳。
(二)地震災害預防工作邁出新步伐。按照服務中心、突出重點的思想,突出做了四項工作。一是完成膠州灣震害影響的研究。提出解決環灣區域抗震等級及地質災害設防要求工作方案。根據膠州灣近岸地區功能定位,編制環膠州灣地震小區劃實施細則。完成膠州灣地震地質災害影響研究白皮書編制上報工作,完成膠州灣地震小區劃工作實施方案。二是積極參與中小學校舍安全排查和鑒定工作。根據市政府的統一部署,組織地震系統排查人員專業培訓,高度負責地配合教育部門開展中小學校舍安全排查和鑒定工作。三是認真做好地震安全性評價工作。年內高質量地完成了青島啤酒城改造等70多個重大建設工程的地震安全性評價服務工作。四是深入做好工程抗震設防管理工作。青島市人民政府辦公廳下發了《關于在基本建設管理程序中進一步加強抗震設防要求管理工作的通知》,明確盡快將抗震設防要求管理納入基建管理程序。
(三)應急救援準備工作實現新突破。主要開展了五項工作。一是完成農村社區地震應急預案編制任務。10月份,全市5741個農村社區地震應急預案的編制工作全面完成。二是開展中小學、醫療機構地震應急預案編制工作。年內與市教育局、衛生局共同組織開展了中小學和醫療機構的地震應急預案編制工作。三是應急預案管理日益規范。組織地震應急預案管理信息系統推廣試用培訓,將各社區、各學校和有關部門的地震應急預案導入“山東省地震應急預案信息管理系統”。市南區、黃島區被評為全省第一批地震應急預案管理示范縣。四是積極開展地震應急演練活動。在汶川地震一周年之際,與市應急辦、市教育局等部門組織全市部分機關和市屬學校開展了地震應急疏散演練;在李滄文化公園組織了居民緊急疏散、自救互救、災民安置等科目的現場觀摩演練;各區、市在部分社區中開展了居民廣泛參與的社區地震應急演練。五是應急指揮技術系統進一步完善。建立網絡入侵檢測和安全管理系統;完成應急網絡視頻會議系統升級改造、“大中城市應急決策反應系統”安裝、市南區地震災害預警及應急指揮系統完善試點工作;組織了災情速報應用技術培訓。
(四)學貫新法規活動推動新進步。年內開展了“學貫新法規,踐行防震為民”主題活動。一是召開新聞發布會。4月29日邀人民日報等18家新聞媒體,發布了我局開展防震減災工作情況和貫徹落實《防震減災法》的工作措施,接受媒體提問并實現了良性互動。二是舉辦全市地震系統防震減災知識競賽活動。借新中國成立60周年之際,全市地震系統開展了以學貫新法規為主要內容的防震減災知識電視競賽活動。三是深化對《山東省地震重點監視防御區管理辦法》的貫徹。通過反復調研,征求了29個有關單位的意見,形成了《青島市人民政府關于貫徹〈山東省地震重點監視防御區管理辦法〉實施意見》。
(五)防災減災知識宣傳開創新局面。按照《2009年全市防震減災宣傳教育工作計劃》,主要做了以下工作。一是開展集中宣傳活動。借汶川地震一周年紀念日,以“積極防御地震災害,構建安全和諧社會”為主題,開展了一個月的集中宣傳活動。二是開展宣傳進農村活動。發放“農村民居建筑防震抗震知識”掛圖2000余套、手冊7000余本。三是開展宣傳進學校活動。在組織全市中、小學校開展應急疏散演練同時,學校普遍開展了防震減災科普知識進課堂活動。四是開展知識競答活動。組織社會各界10萬人參加《大眾日報》“全省防震減災法律法規和地震科普知識問答”活動。五是大力加強媒體宣傳。《青島日報》刊登了以“科學發展 防震為民”為題的青島市防震減災科學發展紀實專版;《青島晚報》開辟為期一周的“防震減災知識介紹”專欄;通過青島政務網開展“在線訪談”;青島電視臺在多個頻道的不同時間段分別播放《蟾童》、《笨笨狗PK巨能霸》、《應對地震災害—公眾自救互救知識》防震知識宣傳片。同時將3部宣傳片上載到市決策資源網和青島政務網。
另外,圓滿完成了“十一運”地震安保等工作。
二、存在的主要問題
國家確定地震重點監視防御區要在2020年前實現基本具備綜合抗御和應對6級左右、相當于各地區地震基本烈度的地震的能力。從我市目前情況看,還有很大差距。一是監測預報條件還不完善。強震臺網建設尚未列入建設計劃。適應市場經濟條件下的群測群防網絡體系尚在探索。二是抗震設防基礎還很薄弱。抗震設防行政執法的難度較大。地震小區劃工作尚在起步階段。三是快速應急的條件還不具備。目前,難以實現發生5級以上破壞性地震啟動預案時間不超過20分鐘的要求。四是社會公眾的防震減災意識還不夠強。存在僥幸心理和麻痹思想。“防震無用”“防震無為”的觀念不同程度地存在。
三、2010年的主要工作措施
圍繞以上問題2010年將采取以下工作措施。
(一)全面加強地震監測預報工作。一是進一步健全和完善我市測震臺網管理制度。二是努力實現前兆臺網運行和數據采集分析的高起點。三是努力促進我市地震監測設施與地震觀測保護進入審批程序。四是進一步加強群測群防工作。五是積極推進我市強震臺網建設的可行性研究及立項準備工作。
(二)努力提高地震安全保障能力。一是開展環膠州灣地震小區劃工作,推動區、市同步開展地震小區劃工作。二是加強依法行政,推進抗震設防要求進入基建管理程序。三是組織重大工程抗震設防管理集中檢查,促進工程抗震設防落實。四是配合相關部門推進農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做好中、小學校舍抗震性能普查工作。
(三)全面提升地震應急救援能力。一是加強機關、學校、企業地震應急演練制度化建設,指導社區、村居開展地震應急疏散演練。二是加強地震應急救援隊伍建設,確保震后有序、高效地開展應急救援行動。三是在總結市南區試點經驗的基礎上,開展地震災害預警及應急指揮系統完善的推廣工作。四是組織各涉災部門,完成2010年度青島市災情趨勢預測研討。
(四)加強法規建設和科普宣傳工作。一是開展立法調研,提出修訂《青島市防震減災管理規定》的建議。二是編制“十二五”防震減災專項規劃。三是全市五月份集中開展為期一個月的防震減災法規及防震避震知識宣傳活動。四是開展防震減災科普教育基地和地震安全示范社區創建活動。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