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年,市衛生健康委深入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二十大精神,按照市委、市政府“三條主線”等工作部署,統籌推動各項衛生健康重點工作取得新進展,市民人均期望壽命增至81.78歲,主要健康指標繼續位居全國前列,達到全球高收入國家平均水平。
一、鑄基育魂,堅持黨的全面領導展現新風貌
深入開展主題教育,全面創建“讓黨中央放心、讓人民群眾滿意”的模范機關。舉辦“醫心向黨、醫心為民”宣講團活動10場,線上直播收看人數超過百萬。選樹51個五星級基層黨支部。開展“深化作風能力優化營商環境”專項行動,針對市民反映的“健康證”辦理繁瑣問題,優化健康體檢服務和辦證流程,推廣使用全市統一的電子證照,最大程度為經營主體和從業人員提供便利;聚焦市民看病就醫不夠便利等問題,將提升看病就醫滿意度作為“首要工作”,在各大醫院普遍開設“院長熱線”、張貼投訴舉報二維碼,開展“醫院開放日”“我當一天醫生/護士”“我當一天患者”換位體驗活動,創新推出專家團隊預約掛號、夜間門診、診間和床旁結算等措施,中心城區醫院周邊新增共享停車位900余個,市民就醫體驗持續改善。政務服務便民熱線、“青訴即辦”等收集市民意見建議2.87萬余件,按時辦理率100%。
二、創新賦能,高質量發展體制機制建設實現新突破
(一)公立醫院綜合改革再出新招。實施全國首批中央財政支持公立醫院改革與高質量發展示范項目,構建整合型醫療衛生服務體系,青島大學附屬醫院與市南區區級、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合作建設“共管病房”,推動“小病在社區、大病去醫院、康復回社區”;市市立醫院與萊西市合作推進縣、鎮、村醫療衛生機構一體化管理,提供預防、治療、康復、健康促進等連續性醫療服務;組建青島市區域婦幼健康服務聯合體,促進市、區市婦幼保健機構服務同質化,推動優質醫療資源擴容下沉。我市入選國家緊密型城市醫療集團建設試點城市。
(二)中醫藥強市建設再出亮點。入選中央財政支持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示范試點項目。新增1個國家中醫藥重點學科、1個國家海洋中藥專業重點研究室、1個齊魯中醫藥優勢專科集群,2個新冠病毒感染中醫藥應急專項課題獲國家立項,青島市中醫藥科學院、山東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青島醫院建設項目封頂。全市中醫醫院增至52家,數量居全省首位;政府辦綜合醫院、婦幼保健機構、傳染病醫院全部設置中醫藥科室。升級“中醫藥特色服務電子地圖”,推出中醫體質辨識免費網絡自測版,將“互聯網+中醫藥適宜技術”納入上門服務,5.73萬人次受益。
(三)疾控體系改革再上臺階。全面提升疾控機構監測預警、應急處置、實驗室檢測和流行病學調查等能力,新增及改擴建面積超11萬平方米,市疾控中心獲首輪全省三級疾控中心改革試點終期評估地市級第一。推廣“一院一冊一清單”醫防融合新模式,市、區市疾控機構與二級及以上公立醫院簽約協作覆蓋率100%,派出兼職疫情監管員750余人次;60%的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開展醫防融合標準化服務流程改造試點。
三、增效提質,優質醫療衛生資源倍增行動打開新局面
(一)醫療高地加快構建。成立青島市人民醫院集團,加快建設國家區域醫療中心。新增2個國家臨床重點專科能力建設項目,組建30個重大疾病專科聯盟,設立6個市級專科(病)診療中心,優勢特色專科快速發展。建成省公共衛生臨床中心青島分中心等7個三級醫院項目,新增床位5300張。
(二)基層醫療能力逐步增強。100%的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達到國家“優質服務基層行”活動基本標準,30.7%達到推薦標準。3433個一體化村衛生室配齊重點人群智慧隨訪和康復理療設備,519個中心村衛生室配齊心電圖機、除顫儀、血液分析儀等設備,鄉村醫生中大專以上學歷及執業(助理)醫師、鄉村全科助理醫師占比增至68.5%。因地制宜組建16個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在基層醫療機構推行慢病長期處方、每周至少3個工作日有1名主治及以上職稱醫師坐診、延時服務等措施,9月實施以來已有67.96萬人次受益,基層診療量占比增至60.77%。
(三)智慧醫療更加便民惠民。三級公立綜合醫院普遍設置住院“一站式”服務中心,開展日間手術、疼痛綜合管理、多學科診療服務。接入檢驗檢查結果互認平臺醫療機構增至214家,完成互認11.65萬項次,為患者節省費用542.47萬元。互聯網醫院增至70家,在線復診、開具電子處方8.86萬人次。微信“健康青島”平臺便民服務上線敬老版。獲批建設山東省“互聯網+醫療健康”示范市;“‘一檢互認’打造‘全市一家醫院’智慧醫療新場景”獲山東省數字健康變革創新大賽一等獎。
四、共建共享,健康青島行動一體推進取得新成果
(一)生育支持體系持續完善。印發《青島市優化生育政策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展實施方案》,構建全鏈條積極生育支持政策體系。完成加大托育服務供給市辦實事,對備案托育機構在托普惠性托位按照二孩300元、三孩380元每人每月進行補貼。5個普惠托育項目爭取中央資金350萬元。全市備案托育機構增至239家;托位總數增至35499個,較2022年增長8177個。
(二)重點人群公共衛生服務不斷優化。創新實施“三高一慢”健康服務包市辦實事,“三高”并發癥篩查38.7萬人、40歲以上人群慢阻肺初篩251萬人、肺功能檢測34萬人,“三高共管”家庭醫生簽約規范管理19.3萬人。抓好“乙類乙管”常態化防治工作。入選國家級艾滋病綜合防控示范區,建成首批國家級耐藥結核病規范診療示范區。適齡兒童水痘疫苗免費接種189.3萬人次、免費窩溝封閉98.1萬人次,服務覆蓋率全省第一。
(三)婦幼健康和職業健康保障水平不斷提高。加強重大疾病早診早治,完成適齡女生HPV疫苗免費接種市辦實事,已接種3.25萬人;適齡婦女“兩癌”免費篩查18.77萬人,新婚女性脊髓性肌肉萎縮癥致病基因免費篩查3.79萬人;6歲以下兒童孤獨癥免費篩查59.04萬人,新生兒先心病、聽力和遺傳代謝病免費篩查5.2萬人。市婦幼保健院獲評國家級孕前保健特色專科。平度塵肺病康復站建成啟用,國家衛生健康委職業安全衛生研究中心“職業傷害研究基地”落戶青島。
(四)老年健康服務體系不斷健全。兩證齊全的醫養結合機構173家,位居全省地市和全國同類城市首位。100%的二級及以上公立綜合醫院設置老年醫學科。市級安寧療護試點基地達35家、開放床位502張,入選全國安寧療護試點城市。
(五)新時代愛國衛生運動和健康教育工作持續發力。深化健康青島行動,成功通過國家衛生城市復審評估,國家衛生縣實現全覆蓋,國家衛生鎮占比增至94%。創建3個國家示范營養社區,開展健康教育“六進”活動4998場次,“健康青島科普資源庫”新增閱讀量1496萬人次。
五、整體推進,事業發展支撐能力獲得新提升
(一)衛生健康法治體系不斷完善。開展全市第二輪醫療機構法治建設評估。深化“放管服”改革,51項依申請政務服務事項全部入駐青島市民中心和“山東省政務服務網”,全程網辦率100%;應用母嬰保健技術服務執業許可證等15類電子證照,全省醫護注冊智慧化改革現場會在我市召開。
(二)人才隊伍科研力量持續壯大。新引育醫養健康領域高端人才3名、市級高層次人才20名、高級職稱專家100名。攻克省內首例房顫冷凍消融+經皮左心耳封堵一站式手術等新技術。全市醫療機構獲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立項64項,共獲2965萬元經費支持,同比增長5.9%。
(三)醫療質量與安全監管力度持續加大。實施全面提升醫療質量行動,以“全出競入”方式調整設置60家市級質控中心,細化落實113項重點監測指標。實地核驗23個緊急醫學救援基地,組織31697人次開展各類演練1234場次。加強醫療廢物集中處置監管,月均安全處置醫療廢物超1.1萬噸。
(四)醫療衛生綜合治理不斷優化。建成全省首個市級衛生健康信用服務平臺,歸集信用數據45萬余條,打造“信用+智慧監管”新模式。100%完成國家“雙隨機”抽查任務2994項,“藍盾行動”專項整治監督檢查各類單位4.08萬戶次。
(五)安全防范保障到位。在全省率先建成衛生健康系統安全生產監管平臺,二級及以上醫療機構實現重點區域視頻監控全覆蓋,實現動態智慧遠程監管。常態化開展實驗室生物安全督導檢查,“平安醫院”建設落到實處。
一年來取得的成績,離不開廣大市民朋友的關心和支持,借此機會表示誠摯的謝意。同時,我們也深刻認識到醫療衛生個別關鍵指標與其他先進城市仍有差距、公立醫院高水平建設還不足、基層醫療衛生服務保障能力與充分發揮市民健康守門人的作用之間仍有差距。2024年,我們將聚焦辦好人民滿意的衛生健康事業工作主線,強黨建、重基層,促改革、攀高峰,惠民生、防風險,持續推進健康青島建設,讓市民有更多健康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