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市園林和林業局近期對公園城市建設規劃政策落實情況進行調度督導,現將具體情況報告如下。
一、政策執行情況
自2023年7月18日下發《青島市公園城市建設規劃(2021-2035年)》以來,全市園林林業系統廣大干部職工積極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圍繞“構建公園城市大美格局”“構建特色公園服務體系”“推進魅力空間高質量發展”“探索‘公園+’城市建設模式”“加強生物多樣性保護與展示”“系統開展生態修復與治理”“推廣公園城市綠色生活”等重點內容,緊盯目標任務,攻堅克難、真抓實干,深入推進公園城市建設,繪就美麗青島生態畫卷,筑牢綠色生態屏障,不斷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新期待。
目前,8大項建設目標、24項建設實踐、46類重點項目均按節點進度有序推進中。隨著公園城市建設三年攻堅行動的圓滿收官,城市擁有了更多綠色,生態環境明顯改善,市民的綠色獲得感和幸福感逐步提升,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好愿景正逐步實現。
二、實施成效
(一)堅持以高起點謀劃挖掘綠化潛力,綠色網絡逐步形成
“12131”系統工程超額完成目標。全年建設綜合公園(社區公園)18個、城市綠道135公里、林蔭廊道35條、立體綠化86處。“改圃建園”建設象耳山園藝公園、閆家山科普運動公園、十梅庵路公園,向市民提供園藝體驗和休閑服務。打造“青小園”名片,建設口袋公園140個,命名500余處口袋公園,推出地圖手冊。建設符合適老化標準的口袋公園80個,改造32個。新造林1000畝,森林質量精準提升3.4萬畝。綠化村莊120個,義務植樹361場次。市南區嘉祥路東平路、市北區無棣路、李滄區雙峰山、嶗山區遼陽東路、萊西市梅山路等口袋公園成為市民休閑健身好去處。西海岸新區、城陽區、即墨區在學校附近建設口袋公園設置家長等候區,受到家長好評。我市古樹保護經驗得到全國推廣。
城鄉綠化科學推進。全面推進荒山和火燒跡地修復,完成新造林1000畝,森林質量精準提升3.4萬畝。做好浮山封山育林,補植鄉土樹種苗木。統籌全市村莊綠化,綠化村莊120個。各級組織義務植樹活動200余場次,現場參與植樹活動近1.6萬人,栽植各類苗木超過17萬株,網絡互動達1000萬人次。完成150棵瀕危古樹復壯,建設2處古樹公園,我市古樹保護經驗得到全國綠委辦推廣。
(二)堅持以高水平管理提升綠化品質,綠色空間持續優化
綠化養護管理模式創新優化。開展社區園藝師“十百千”活動,1000名園藝師進駐1000個居住小區,為1991萬平方米小區綠地提供養護管理技術指導和服務,以點帶面,建立區市、街道、物業、居民齊抓共管的綠化養護管理模式,解決社區群眾急難愁盼的樹木擋光、病蟲害等問題6000余件。積極開展遮擋視線苗木降高工作,修剪遮擋信號行道樹5700余株。建立公園分類分級管理機制,推進全市公園差異化、精細化管理與服務。創建精細化養護修剪示范路20條、示范背街小巷20條、養護管理示范居住區20個,評選園林式居住區(單位)40個。
增加業態賦能公共綠色空間。開展不同主題的“公園+”活動229場次,參與市民1800余萬人次。首屆女子“櫻花跑”、大草坪咖啡節、森林脫口秀、啤酒精釀節等活動頻頻“出圈”,吸引眾多市民參與,“公園20分鐘效應”有效彰顯,“公園+”活動經驗在全省推廣。持續推進綠地開放共享,累計開放綠地442萬平方米。有序推進“國球進公園”,完善城市公園健身服務設施,新增健身場地122個、各類球場50個,健身設施630個。引入書店、飲品店、文創、展覽、研學、娛樂等新業態30處,完成太平山15處現有建筑業態升級。精心打造第40屆金秋菊展。
太平山、浮山承載能力不斷提升。實施太平山中央公園品質提升基礎設施改造,對原中山公園食堂、警犬基地等拆除區域進行復綠,綠化栽植2.8萬平方米,園路鋪裝3531平方米。建設智慧景區,實現一屏觀全園、一網管全園、一機游全園的智慧化管理。浮山全民健身中心項目主體已封頂,建成并開放寧德路、勁松三路停車場,已開放車位1000余個。太平山、浮山全年入園市民游客超2000萬人次。
(三)堅持以高標準監管守護綠化資源,綠色屏障更加穩固
自然保護地監管不斷強化。修改完善青島嶗山風景名勝區總體規劃并上報。大澤山風景名勝區茶山景區詳細規劃獲省廳批復。組織全面排查自然保護地、林地內違法違規問題,督促做好整改。對自然保護區低等植物進行調查,形成低等植物名錄和保護對象評估報告。《青島市自然保護地整合優化方案》順利通過了國家層面組織的審查和公示,實施后將解決我市一批經濟、民生領域歷史遺留問題。
法治監督常抓不懈。推進浮山森林公園太平山中央公園保護管理條例的立法工作。聯合開展“網盾行動”“清風行動2024”等,全市查辦林業行政案件248起,恢復林地9.8公頃,收繳鳥類等野生動物447只(頭)。加強園林林業要素保障,辦理行政許可129件,配合辦理涉及城市綠地樹木審批事項106件,完成地鐵5號線延伸段工程、上合大道工程、官路水庫輸配水工程(一期)等占用自然保護地審批核準等工作。辦理政務熱線等群眾反映問題1500余件。
防災減災能力綜合提升。聯合開發首款“青島市森林防火檢查”小程序,可導航直達全市1435個護林檢查站,實現了“四不兩直”森林防火檢查的數字化轉型。首次開展市級跨區域重點林區森林火情早期處置拉動演練,各級拉動演練50余次。完善“五位一體”火情監測網,在重點區域開展無人機巡航2217架次,開展集中宣傳900余次。全市保持“零火災”。首次采用遙感方式監測松材線蟲病,監測面積約6.8萬公頃。實施松材線蟲病除治績效承包制度,全市松材線蟲病病死樹較去年下降55.6%。完成飛防面積172萬畝,釋放生物天敵1107萬頭,完成注干預防70萬余株,林業有害生物發生總體穩中有降。
(四)堅持以高質量發展釋放綠化紅利,綠色產業充滿活力
科技賦能提質增效。制定《智慧公園建設技術規范》等12項園林林業地方標準規范。“山東青島森林生態系統國家定位觀測研究站”通過省科技創新平臺年度評估。2項在研課題納入省廳科技項目清單管理。組織參加省建設成果科技競賽獲一等獎2項,并獲優秀組織獎。研究“生態性恢復野生青島百合群落”種植模式并推廣,試栽組培青島百合3000余株。
集體林權改革穩步推進。對全市39個林業重點鄉鎮(街道)的林地資源現狀開展調研,摸清林業改革底數。積極推動落實所有權,穩定承包權,放活經營權。在省對我市集體林地承包流轉糾紛調處考核中獲優秀,1項改革創新案例被推薦為省改革創新典型案例。
探索實施生態產品價值實現路徑。調研探討“雙碳”目標下青島市林業碳匯價值實現路徑,經測量,2023-2024年青島市森林碳儲量1831.58萬噸、森林碳匯量63.71萬噸。以嶗山林場為試點,加大對國有林場+農戶+集體林經營模式的探索,推進大澤山林場國家種苗基地建設,開展嶗山北宅街道碳普惠交易試點、城陽區惜福鎮街道森林旅游和林下經濟提質發展試點、西海岸新區國家儲備林建設試點。
產銷平臺有效拓展。組織青島—比什凱克城市綠化合作會,兩市簽署綠化領域合作協議。推動我市苗木企業與上合組織國家合作,向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烏茲別克斯坦出口苗木4.2萬余株。組織35家林企50余個林產品企業參加農民豐收節,園藝市集愛心助農社區行開展33場次。完成2024年成都世界園藝博覽會青島展園建設工作,吸引眾多游客前來參觀,島城文化在巴蜀大地綻放光彩。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2025年,市園林和林業局將深入推進公園城市建設由攻堅向常態化轉變,一是持續推進公園城市建設,新建城市綠道30公里,建設口袋公園50個,實現“千里綠道”“千園之城”目標。完成新造林1000畝,開展森林質量精準提升2萬畝、復壯瀕危古樹名木40株。在全市公園配建各類球場30處、兒童游樂設施20處、體育健身器材50套、停車位800個。組織200次以上義務植樹活動,引導市民參與線上線下活動不少于900萬人次;二是開展150次以上“公園+”系列活動,創新“公園+”建設模式,打造多層級的公園綠地體系,提升精細化養護管理水平,完善公園設施和服務功能;三是推進自然保護地建設,加強綠地、林地、濕地和陸生野生動植物資源保護監管,提升森林防火等基礎能力建設,進一步提升生態保護能力;四是深化行業改革,促進園林林業轉型升級和高質量發展,加快構建現代園林林業產業體系。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