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經過改革開放四十年在經濟、科技領域的快速發展,以往那種靠一個模具或設計就大批量生產、海量供應的大工業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了,個性化、定制化已經成為潮流,大量細分市場涌現。在這些細分市場領域沖鋒陷陣、闖入世界前列的中小微企業就是其中的專精特新企業。為了鼓勵支持這些專精特新企業,青島市出臺了若干政策,如何讓這些企業快速成長,青島浦芮斯光電技術有限公司總經理趙強等7位市政協委員聯名提出關于打造非申即享機制的提案,建議打造“非申即享”的機制,即通過政府相關部門已經掌握的大數據由政府對應部門或第三方進行大數據分析,再結合實地背景調查,遴選出符合要求或標準的企業給予激勵或支持,相關企業無須申請就可以得到對應支持。
市民營經濟局本著“實打實”解決問題、“面對面”回應訴求的原則,結合提案所提意見,逐條逐項梳理我市惠企政策,以最優的作風、最實的舉措不斷提高政策知曉度和兌現率,激發市場主體活力和發展動力。針對提案中提出的政策“不知道、看不懂、申報難、落實慢”等難題,市民營經濟局不斷優化升級“青島政策通”平臺、推廣“免申即享”兌付模式、做好惠企政策宣貫、提高政策專員賦能水平,著力構建從政策制定、發布解讀、精準推送到高效兌付的閉環式公共政策落實機制。
建立網格化運維機制,實現“一站式”政策服務。對提案中提出的“企業須組織資源跟蹤最新政策并組織填報”的問題,“青島政策通”平臺建立了覆蓋374個市、區(市)部門單位的政策發布解讀運維隊伍,企業登錄一個平臺即可將惠企政策“一網打盡”。平臺通過整合、共享涉企數據,為企業精準“畫像”,靶向推送所需政策,實現企業“看到的都是想要的”。截至目前,平臺累計瀏覽量突破410萬次,匯集政策資訊、文件超2.4萬條,累計注冊用戶超3.2萬個。
推動大數據智能匹配,實現“標準化”項目申報。對提案總提到的“申請過程繁瑣、要求提交材料冗雜、周期長”等問題,“青島政策通”平臺打通了與行政審批部門企業注冊數據、發改部門企業信用數據、稅務部門發票驗證、納稅及利潤數據、人社部門企業繳納等13個部門28項數據鴻溝,最大限度簡化涉企政策兌現申報材料,實現企業基本情況和資料真實性的自動核對,讓“數據多跑路、企業少跑腿”。目前,共9200家企業完成民營、工信、市場監管等部門89個政策項目的在線申報。
????推廣免申即享兌付模式,實現“直達式”政策兌現。針對獎補資金發放時限“長”的問題,青島市梳理發布了市民營經濟局、市工信、人社部門的33項免申即享政策清單,并在“青島政策通”平臺設立“免申即享”專區。今年以來,首次入選中國民營500強、山東民營100強、新跨越民營企業等獎補已通過平臺發布兌付。
構建“立體化”宣貫體系,充分釋放政策紅利。在全市范圍內建立了覆蓋市直部門、區市、鎮街的290人的“企業政策專員”隊伍,常態化為企業做好政策宣傳、解讀和申報服務,聽取企業意見建議。組織開展“政策進企業服務促發展”專項行動,會同各部門線上線下開展了41場宣講,其中稅收支持和優質中小企業梯度培育政策宣講活動,線上參與人數分別達到30萬、28萬人次,發布11期《政策速遞》、編制推送36期政策速報,服務超60萬人次。聚焦人大代表、政協委員、企業家等重點群體,充分利用各項活動宣介平臺和惠企政策。
???下一步,市民營經濟局將深化“青島政策通”平臺建設,不斷擴大政策項目覆蓋面,逐步推開惠企政策“免申即享”。聯合各區(市)、部門持續推進政策兌現的數字化、智能化,利用大數據感知群眾需求,開展主動精準的“免申即享”政策服務,讓市場主體以最快速度得到政策幫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