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制定背景
深入貫徹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和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山東重要講話精神,全面落實《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進一步深化改革促進鄉村醫療衛生體系健康發展的意見>的通知》與《山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關于進一步深化改革促進鄉村醫療衛生體系高質量健康發展若干措施〉的通知》,以及《山東省鄉村醫療衛生服務能力提質提效三年行動計劃(2024—2026年)》等文件精神。統籌實施健康中國、鄉村振興戰略,努力構建與社會主義現代化相適應、與群眾新時代健康需求相適宜的基層醫療衛生體系。
二、起草過程
青島市衛生健康委員會牽頭組建了文件起草專班,多次組織實地調研和工作座談,3輪次征求10個區市政府和市委編辦、市發展改革委、市財政局等13個市直部門意見。于6月26日至7月25日在青島政務網、市衛生健康委官網和市司法局官網公開向社會公眾征求意見,完成了專家論證、公眾座談、風險評估、合法性審查等程序。經市政府常務會議、市委深改委會議審議通過,于2024年11月27日印發實施。
三、目標任務
到2025年,全市基層醫療衛生綜合改革取得明顯進展;到2030年,優先建立與鄉村振興齊魯樣板先行區相匹配的基層醫療衛生高質量健康發展新機制,到2035年,全面建成體系完整、分工明確、功能互補、連續協同、運行高效、富有韌性的整合型基層醫療衛生體系。
三、主要措施
(一)優化配置基層醫療衛生資源
主要包括健全基層醫療衛生體系、建設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布局城市社區衛生服務網絡、統籌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轉型管理、建設一體化基層衛生健康信息平臺五個方面。
加快推進縣域醫共體“六統一”(人事、財務、資產、業務、藥品耗材目錄和配送)建設,開展緊密型縣域醫共體醫保基金“打包支付”,試點基本公共衛生補助資金“打包支付”,實行醫防融合一體化健康服務。推動家庭醫生“健康守護”一張網、全市基層智醫助理等項目建設,建成可靠高效、緊密協同、一體融合的基層衛生信息化新格局。到2025年底,形成方便可及的基層社區“15分鐘健康服務圈”,到2030年,街道公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覆蓋率達到100%。
(二)強化提升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服務能力
主要包括建立優質資源下沉幫扶基層機制、提升鄉村醫療衛生服務能力、推進城市社區衛生服務機構提檔升級、提升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中醫藥服務、擴展基層慢病醫防融合一體化服務等五個方面。
進一步完善城鄉協同、以城帶鄉的梯次幫扶工作機制,自2024年起,每年下沉支農人員不少于1000人。提高鄉鎮衛生院建設和裝備標準,開展特色衛生院建設。高標準建設社區醫院。全面推進一體化村衛生室“五有三提升”建設。開展鄉村醫生中醫藥適宜技術等綜合能力全覆蓋培訓三年行動,推進國家標準中醫館、中醫閣建設。優化家庭醫生團隊組成,做實家庭醫生簽約,推進醫防融合服務。到2025年底,一體化村衛生室產權公有率達到100%,實現鄉鎮衛生院胸痛單元全覆蓋,鄉鎮衛生院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全部完成醫防融合標準化服務流程改造,50%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鄉鎮衛生院建成符合國家提升建設標準的中醫館,20%的社區衛生服務站和村衛生室建成符合國家標準的中醫閣。
(三)發展壯大基層醫療衛生人才隊伍
主要包括盤活用好區域編制資源、加強基層衛生人才培養(訓)、建立鄉村醫生職業化轉型機制等三個方面。
優先保障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用人需求,以區(市)為單位,每5年動態調整鄉鎮衛生院編制總量。推進落實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人才“縣管鄉用”機制,允許各區(市)結合實際,按照有關規定在公開招聘中適當放寬條件。加強全科醫生培養培訓,到2025年底,全市每萬人口全科醫生達到4人。按照常住人口1-1.5‰配備鄉村醫生,到2025年底,鄉村醫生中具備執業(助理)醫師資格人員比例達到60%以上。
(四)完善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運行保障機制
包括落實基層衛生投入政策、探索建立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公益一類保障、公益二類管理”補償與績效分配機制、提升村衛生室及鄉村醫生保障待遇、提高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醫保水平等四方面內容。
落實市、區(市)兩級政府在同級黨委領導下承擔基層醫療衛生體系建設主體責任。自2025年起,落實一體化村(社區)衛生室公益性運行補助,每個村衛生室不低于3000元/年,鄉村醫生基本藥物補助標準提高到每人每年16000元。年度新增醫保基金重點向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傾斜,試點推進基層日間病房服務模式,逐步將常見病、多發病納入DRG基層病組(種)范圍,到2025年底,DRG基層病組不少于20個。
政策解讀單位:市衛生健康委基層衛生健康處
政策解讀電話:0532-85912550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