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為深入貫徹落實《數字中國建設整體布局規劃》《山東省“十四五”數字強省建設規劃》《數字青島發展規劃(2023—2025年)》,深化“人工智能+”“數據要素×”行動,實施“數字青島2.0”收官攻堅戰,今年重點在數字經濟、數字政府、數字文化、數字社會、數字生態文明、數據基礎設施、綜合保障等7個方面推進54項任務。
一、實施數字經濟提質工程
圍繞“數字產業化”“產業數字化”“數據價值化”“數字經濟國際化”等方面,推動數字經濟提質增效,力爭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達到12%以上,建成3個千億級數字經濟產業集群。聚焦“10+1”創新型產業布局,構建新一代信息技術、人工智能、低空經濟、未來產業等數字產業梯次培育賽道。推動工業、農業、服務業數字化轉型提質提速,力爭規上工業企業數字化轉型基本實現全覆蓋,打造100家數字化轉型企業標桿、10處以上智慧農業應用基地,培育20家以上場景應用實驗室。制定青島市數據條例,在工業、農業、交通、海洋等數據富集行業打造一批高質量數據集,支持大模型開發和訓練。深入開展“數據要素×”專項行動,推動數據集團掛牌運營。出臺數字貿易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方案,鼓勵依法探索制定特定領域數據分類分級目錄。
二、實施數字政府提質工程
聚焦住房、一老一小、建筑垃圾監管等領域,推出一批重點改革事項。建成“城市云腦2.0”,基于開源模型構建政務大模型支撐底座,在重點領域打造30個場景級政務大模型應用。深化“高效辦成一件事”改革,積極打造“大模型+政務服務智能助手”場景。基本建成30個以上“無證明機關”,打造20個以上社會化“無證明”應用場景,探索建設“城市碼”。加強“一網協同”運行體系建設,依托“山東通”和金宏辦公系統等提升公文運轉、會議組織、督查調度等機關工作智能化水平,深化市場監管等重點領域融合應用創新。加強基層治理、警務運行、應急救援、城市管理等領域一體化治理能力建設。
三、實施數字文化提質工程
加強國家文化數字化戰略落地落實,加快“文化一張網”項目建設,豐富公共數字文化資源建設、文化內容數字分發渠道。推動文化館、博物館、美術館等文博場館升級,加快智慧圖書館項目建設。深化手造產業數字化轉型,打造“山東手造 青島有禮”文化品牌。扶持一批具有品牌影響力和內容創新力的文化數字化領域企業,推動數字文化、數字影視、數字創意等發展。
四、實施數字社會提質工程
拓展醫療、出行、養老、就業、教育、旅游等公共服務領域功能,加快“民生保障(民政、人社、醫保)一件事”等重點改革事項建設應用,鼓勵利用大模型提升醫保等領域服務水平。推動城市生活“數字更新”,引導大型商超、商業綜合體加快數字化轉型,發展智慧超市等新業態,力爭網絡零售額達3100億元。深化五星級標桿新型智慧城市建設,鼓勵嶗山區張村河片區探索打造未來智慧城市標桿,支持鄉村、社區、公園等微單元“數字更新”,建成2個以上數字家庭樣板區。
五、實施數字生態文明提質工程
探索人工智能在生態環境保護領域的應用。加快“無廢城市”數字化應用,創建一批“無廢園區”“無廢工廠”“無廢學校”。推動城市生命線(供水及排水防澇設施監管)項目建設,提升綜合監管、應急處置等能力。推動土地承包經營權、土地經營權、林權、海域立體分層設權地籍調查和不動產登記全流程業務辦理。實施綠色低碳全民行動,推行“互聯網+回收”模式,鼓勵建設零碳智慧園區、綠色智能建筑。
六、實施數據基礎設施筑基工程
積極落實人工智能“算力券”獎補政策,鼓勵開展算力、算法、數據協同創新,降低算力使用成本以及算力消耗水平。圍繞大模型訓練、推理,支持通算、智算、超算融合發展,力爭通用數據中心標準機架數達6.5萬架,智能算力占比達35%。加快建設國際通信業務出入口局。推動5G-A和F5G-A試點部署及應用,力爭5G基站數達4.5萬個。加快推動數據流通利用基礎設施建設(先行先試)項目,支持海洋領域可信數據空間建設。圍繞低空經濟、數字海洋、智慧海上糧倉、新型儲能等,推動交通、能源、海洋等領域融合基礎設施建設。
七、實施綜合保障體系配套工程
發布數字青島開放場景清單,支持企業、高校、科研院所開展數據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理論研究和技術創新。推廣企業首席數據官制度,開展數字青島先進集體、先進個人表彰。健全網絡安全運營常態化機制,做好涉網涉數據糾紛調處化解工作。統籌各項政策性資金支持重點項目建設,鼓勵金融機構加大制造業中長期貸款投放力度,加強數字經濟、數據基礎設施等項目發展用地支持。評選一批新型智慧城市典型案例、場景,辦好公共數據運營大會等活動,支持企事業單位參與數據領域標準制修訂。
?
解讀單位:市大數據局政策和規劃處
聯系電話:85912190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