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來,青島市財政局縱深推進成本預算績效管理改革,構建“預算安排核成本、預算執行控成本、績效評價講成本”全鏈條閉環管理體系,將成本管控理念深度融入預算編制、執行、監督管理各環節,推動財政資金降本增效,為現代財政制度體系注入新動能。
一、前瞻布局 筑牢成本管控“防火墻”
突出“防未病”理念,將成本管控關口前移至項目立項環節,從源頭上扎緊“錢袋子”。預算部門實現項目支出成本效益分析全覆蓋,構建“無項目不分析”機制。市財政聚焦公共服務領域支出,選取資金需求量大、成本構成復雜的重點項目,組建專家團隊開展解剖式分析,從成本結構合理性、投入產出科學性、預期效益匹配度等多維度精準“把脈”。今年,選取職業教育生均撥款、太平山中央公園集中養護等項目,對18.9億元預算資金進行靶向優化,形成“成本-目標-標準”決策參考,有效壓減低效無效支出,讓財政資金在源頭管控中釋放精準效能。
二、動態糾偏 織密成本控制“監管網”
實施“成本監控”模式,建立“績效監控+成本預警”雙驅動機制,為財政資金裝上“智能導航”。市財政以績效運行監控為抓手,對預算部門偏離成本績效目標的行為實行“紅黃藍綠”燈預警機制,倒逼項目實施單位樹牢“成本紅線意識”,強化成本約束。當年聚焦產業發展、城市更新等六大重點領域,對3.9億元資金開展重點動態監控,精準查找成本控制偏差、績效目標偏離等問題,通過“靶向治療”式糾偏,清理收回沉淀資金,推動預算部門形成“精打細算過緊日子”的自覺。
三、剛性問效 打造降本增效“助推器”
構建“事后強考評”體系,將成本控制實效作為績效評價“硬指標”,讓“花錢問效”成為硬約束。市財政在當年組織預算部門開展全覆蓋自評的基礎上,精選產業發展、科技教育等領域43個項目開展財政重點評價,覆蓋資金328.82億元。通過事后成本效益分析“透視鏡”,全方位“掃描”成本管控成效,依據績效評價結果編制預算,調整支出標準,形成“精準評價-有效反饋-閉環改進-持續提升”的良性閉環鏈條,為財政資金優化配置注入動能。
下一步,青島市財政局將以成本預算績效管理改革為“金鑰匙”,深耕“成本管控”與“公共服務提質”的融合沃土,使資金在“節流”中顯效能,讓財政資金“細流”匯聚成高質量發展“江河”。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