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
我要收藏
取消收藏
金融是實體經濟的“血脈”,也是澆灌優秀科學技術開花結果的“活水”。在2025金融街論壇年會上,與會嘉賓就“金融賦能科技服務業高質量發展”展開熱議。
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張云明在論壇上表示,“十四五”期間,我國積極構建與產業創新相適應的金融服務體系。實施科技產業金融一體化專項,發揮國家產融合作平臺作用,助力企業融資超1.2萬億元,推出“中試險+研發貸”“專精特新貸”“科技成果轉化貸”等一批特色金融產品,金融賦能作用不斷增強。
在北京市構建的推動科技服務業創新發展的政策體系中,金融同樣是重要保障要素。北京市副市長靳偉在論壇上介紹,今年1月至8月,北京市VC/PE的投資金額達1038億元,同比增長19.4%;A+輪及以前輪次的早期投資事件同比增長51%;北京全市存量科技貸款加權平均利率為2.45%。
不斷探索完善服務模式,銀行業也在發力?!霸谄髽I靜態經營數據的基礎上,我們更多關注研發投入、人力資本、社會認可、行業地位等動態經營行為,多維度評價企業的科技含量?!苯煌ㄣy行行長張寶江介紹,交行運用大數據、隱私計算等技術,精準研判企業需求,事先為企業核算出授信預額度,實現主動送“貸”上門,提升企業融資的可得性。
與會嘉賓認為,生產力的重大躍升源自科技革命、興于產業革命,得益于金融推動。進一步暢通“科技—產業—金融”的良性循環,對于發展新質生產力、實現高質量發展意義重大。
當前,我國科技金融產業發展已經取得豐碩成果,但還存在科技型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行業內“投早、投小、投硬科技”服務水平不夠等問題。工業和信息化部火炬中心副主任李有平建議,強化產品創新,形成全鏈條金融服務精準配置和支持,特別是針對企業孵化、技術轉移等環節開發金融工具和服務。
“全球科技競爭需要更高質量的金融賦能支持。”深圳市創新投資集團有限公司總裁劉蘇華認為,革命性的“硬科技”創新需要大量、持續的資金投入,金融要進行接續式賦能。作為地方國資企業,將努力挖掘技術革命性突破和新賽道培育機遇,耐心陪伴、全程助力企業由“微小幼苗”成長為“參天大樹”。
“我們將著力實現豐富多元的服務業態和創新資源的優化配置,努力促進技術源頭和市場需求對接,金融供給和產業發展適配?!睆堅泼髡f,工業和信息化部將進一步強機制、育主體、建平臺、優生態,持續大力推進科技服務業高質量發展。
(來源:新華網)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