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
我要收藏
取消收藏
近日,由成都市經信局市新經濟委主辦的2025成都都市圈走進京津冀產業協同對接會在北京舉行。本次活動聚焦電子信息、航空航天、人工智能與機器人等產業鏈,匯聚成都都市圈相關政府部門,產業協會、園區代表,組織成都優勢產業龍頭企業、專精特新“小巨人”、工業精品企業等與京津冀地區的央國企、中國500強、專精特新“小巨人”等企業代表200余人開展經貿洽談、項目對接活動。
活動現場促成系列項目簽約,覆蓋智能倉儲、低空經濟創新應用、綠色能源與循環經濟、智能制造精密檢測儀采購等領域,意向投資總額達10億元。京東集團、京東方科技集團等國內知名企業代表積極與會,共同搭臺架橋、鏈接供需,推動“成都都市圈造”產品從西部腹地邁向更廣闊的市場,逐步完成從“產業互補”到“生態共建”的協同發展。
成都都市圈啟動建設五年來,成德眉資四市緊緊圍繞打造全省先進制造業核心區的目標,堅持“強鏈條、育集群、建體系”,協同推進產業跨區域建圈強鏈。目前,四市已共同培育形成18個國家級產業集群,聯合打造的新型顯示、清潔能源裝備、鋰電、醫療器械等9條重點產業鏈產值規模突破1.2萬億元,產業協作已成為推動都市圈協同發展的重要支撐。
本次產業協同對接會旨在搭臺架橋、鏈接供需,讓更多“成都都市圈造”產品走向更廣闊市場,為成都持續建強全國先進制造業基地提供強力支撐。
在本次對接會上,成都市經信局市新經濟委黨組成員、副主任程樺在致辭時表示,成都作為產業基礎堅實、發展動能澎湃的制造重鎮,正持續推進“優化提質、特色立園,賦能增效、企業滿園”行動,推動園區成為成都建設全國先進制造業基地的主陣地和主戰場。期待以此次活動為契機,推動“成都都市圈造”與京津冀地區的優秀企業和機構進一步拓展合作廣度與深度,實現更精準、更高效的產業協同與資源對接。
成都市經信局市新經濟委招商處處長王萬平現場圍繞成都市制造業發展情況作專題推介,重點介紹了成都電子信息、裝備制造等工業產業的發展基礎與優勢,系統展示了成都完善的產業體系、堅實的創新支撐和優良的營商環境。
場外同步舉辦的成都工業產品展,聚焦成都優勢產業領域,通過“實物+模型+多媒體”等多元形式,集中呈現了成都企業在相關產業的前沿成果與創新解決方案,有效促進了與京津冀地區企業在技術、市場和產業鏈等方面的對接與合作。
隨后,成都機器人產業園、航空國創中心產業園和芯光智造產業園三家成都制造業產業園區的代表依次登臺推介,集中展現了成都本地園區在支撐技術創新、集聚產業資源方面的強大能力與發展潛力。
當前,京津冀地區協同發展已步入“第二個十年”,正從“物理整合”向“化學反應”躍升。2025年,京津冀三地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數量首次突破2萬家,共打通“六鏈”37個“堵點”,并成立了京津冀先進制造業集群聯盟。
從兩地產業合作匹配度來看,京津冀地區在機器人研發、低空經濟空管系統等領域具有創新優勢,而成都都市圈則在智能制造、低空應用生態方面有堅實基礎,雙方合作潛力巨大。
對接會上,北京臨空國際技術研究院院長馬劍帶來《低空經濟發展現狀、趨勢與新消費》的主旨分享,從產業視角研判區域低空經濟新機遇。
隨后,京東工業公共業務政府事務負責人徐珺潔、漢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高級副總裁韓峰、東華軟件股份公司副總經理李祥依次發言,分別介紹了各自企業在工業領域的最新成果與合作愿景。
徐珺潔表示:“我們希望未來能與更多成都企業合作,助力‘成都制造’走向全國、邁向全球。”
韓峰則表達了對技術融合的期待:“我們非常希望將漢王科技的研發優勢,與成都強大的電子信息、裝備制造產業相結合,探索更多創新可能。”
本次對接會以“精準匹配”為核心策略,推動產業項目從“需求清單”轉化為“實打實的訂單”。會上,多個工業項目順利完成簽約,包括“鮮貫”智能倉儲成都基地項目、低空經濟創新應用聯合發展項目、綠色能源與循環經濟產業合作項目、智能制造精密檢測儀采購項目等,意向簽約金額總計10億元。
據悉,本次活動是2025“成都造·全球銷”供需對接活動的首場,后續活動將于11月下旬至12月陸續在長沙、上海等地展開,持續聚焦信息技術、智能制造、人工智能等重點產業鏈領域,組織成都優質企業赴外地開展供需對接、項目洽談與合作簽約,助力“成都都市圈造”拓展國內市場、布局全球網絡。
來源:中國新聞網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