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指引(試行)》畫了一張非常宏偉的藍圖,但要讓經營主體及普通人群真真切切感受到市場的暖意、政府的“知進退”,還得從方方面面的小事入手,一點一滴地打破過去的壁壘、堅冰,讓各種要素真正暢通流動起來。《指引》發布的1月7日,恰逢一系列相關政策的出臺,彼此呼應,用實際行動推動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
1月7日,司法部有關負責人介紹了《關于嚴格規范涉企行政檢查的意見》有關情況。“嚴禁逐利檢查”“嚴禁干擾企業正常生產經營”“不得亂查封、亂扣押、亂凍結、動輒責令停產停業”……作為首個對涉企行政檢查作出系統全面規范的文件,《意見》強調涉企行政檢查“既不越位、也不缺位”,并明確建立分級分類檢查制度,要求有關主管部門在2025年6月底前公布同一行政機關對同一企業實施行政檢查的年度頻次上限。
司法部的這一重大政策再次呼應《指引》中提出的“各地區不得利用行政、刑事手段違法干預經濟糾紛、侵害經營主體權益,不得超權限、超范圍、超數額、超時限查封、扣押、凍結經營主體財產,不得違法開展異地執法或實行異地管轄,依法防止和糾正逐利性執法司法活動。”政府部門要管住管好自己“有形的手”,為促進經營主體的發展做正確的事,而不是做損害企業家獲得感和干事創業信心的事,要更切實地改進工作作風,不忘為人民群眾提供更好的公共服務才是本職工作。
就在同一天,國家醫保局發布通知,2025年基本醫保將放開非本地戶籍的靈活就業人員在常住地、就業地參保戶籍限制,明確各地要落實持居住證參加基本醫療保險工作,“推動超大城市、特大城市全面取消靈活就業人員在就業地參保的戶籍限制”。與此同時,勞動者跨統籌地區流動就業并按規定參保繳費的,也要保障其待遇享受順暢銜接;還要合理設置居民醫保集中征繳期,逐步實現全國規范統一;推動生育醫療費用直接結算,完善生育保險待遇“跨省通辦”流程。
近些年來,隨著城鎮化率不斷升高,我國戶籍制度改革的進展還是很迅速的。除了北京、上海這兩座超級大城市之外,其他包括省會城市在內的城市落戶門檻越來越低,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也在一步步地實現中。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完善與成熟,戶籍制度正在漸漸褪去其“按屬地條塊分割管理人口”的色彩,轉而為自由流動的勞動者提供服務。顯然,戶籍制度改革的最終方向是在全國范圍內真正實現居住地公共服務的均衡化和普惠化,讓勞動者無論身處祖國何方,無論出身城市農村,都能享受基本相同的社會保障待遇。在一些發達國家,一張身份證件甚至一張駕照就可以“走遍天下”,大大促進了人口的自由流動和新興城市的形成,我們也應有所借鑒。更何況,對勞動者的支持,也是對創造內需的支持。人民群眾安居樂業,才有能力擴大消費,從而形成良性循環。
還是同一天,工業和信息化部發布通知,明確到2025年底,在有條件、有基礎的城市和地區,聚焦小區、工廠、園區等重點場景,開展萬兆光網試點,有序引導萬兆光網從技術試點逐步走向部署應用。萬兆光網是下一代光網絡的升級演進方向,是新型信息基礎設施的重要組成部分。《指引》在“建設現代流通網絡”這一章節中提出“統籌布局城鄉融合、區域聯通、安全高效、智慧協同的通信、能源、物流等基礎設施,健全一體銜接的流通規則和標準”。我國想要在物流、人流、信息流暢通無阻的前提下發展經濟,布局下一代全國統一的信息基礎設施必不可少。
此外,國務院辦公廳日前印發《關于促進政府投資基金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涵蓋基金設立、募資、運行、退出全流程,提出合理確定政府投資基金存續期,發揮基金作為長期資本、耐心資本的跨周期和逆周期調節作用;積極引導全國社會保障基金、保險資金等長期資本出資,壯大耐心資本。《指引》中提出要“強化金融基礎設施建設與監管統籌”,長期資本作為重要的生產要素,要聚集流入重大戰略、重點領域和市場不能充分發揮作用的薄弱環節,從而支持創新創業和相關產業發展,就要使金融制度和金融監管更加成熟有效,并且通過市場化手段防止不當行政干預。
美國商務部近日宣布對我國等國家的無人機系統啟動信息通信技術與服務國家安全風險調查,在缺乏事實依據的情況下對我國高新技術產業開展新一輪打擊。2025年新年伊始,我們看到外部風險和壓力不會自動消除。在這種壓力下,把我們國內的事情做好,更加快速有效地進行經濟社會體制改革,才能創造出更大的市場容量,保持良好的市場彈性。
內外挑戰,任務艱巨。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刻不容緩。
信息來源: 改革網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