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年,在市委、市政府堅強領導下,在全體市民和廣大民營企業支持下,市民營經濟局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支持民營經濟發展的一系列重要講話和黨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落實中央和省市委關于支持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各項決策部署,堅持惠企、利企、便企導向,送政策、優環境、促改革、育動能,通過創新服務載體、優化服務生態、搭建服務平臺,不斷提升服務質量、服務效率和服務能力,助力全市民營經濟和中小企業發展呈現“穩中向好、穩中有進”良好態勢。
一、擴大覆蓋,精準構建政策服務體系
一方面,充分發揮線上平臺作用,提高政策兌現效率。“青島政策通”平臺聚焦政策兌現、加大迭代升級,全面實現了財政惠企資金兌現的全流程服務,累計瀏覽量突破430萬次,匯集政策信息超2.4萬條,超1萬家企業完成92個財政獎補項目線上申報,累計兌現財政獎補資金近18億元。平臺獲評全國優秀中小企業創新項目,被國務院辦公廳作為政務公開創新做法進行肯定,被國家發改委、工信部、省大數據局作為服務典型案例進行推廣。另一方面,持續抓好線下政策宣講,提高政策知曉度。一是堅持政策宣貫“講政策”。開展“政策進企業、服務促發展”專項行動,通過“四進”“三堂”活動,梳理市直15個部門的40余個政策宣講項目,組織惠企紓困政策宣講活動45場,服務超60萬人次。二是組建政策專員隊伍“送政策”。為充分發揮政策通平臺的政策服務樞紐作用,建立了覆蓋全市的290人的“企業政策專員”隊伍,常態化為企業做好政策宣傳、解讀和申報服務。編輯制作《青島市民營和中小企業政策服務手冊》和《政策一本通》,發布推送40期《政策速報》、6期視頻版《政策速遞》,不斷提升政策服務能力,做到政策服務重心下沉、觸角延伸、精準輔導、服務升級。
二、聚焦難點,全力幫助企業紓困解難
一是優化營商環境。開展《青島市民營和中小企業發展促進條例》人大立法調研,聯合出臺《全市政法機關服務保障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優化法治營商環境二十五條措施》。今年以來,轉辦督辦“市委書記信箱”民營企業來件72件,辦結率97%。為35家企業清理欠款6300萬元,累計為2997家(次)企業清理欠款32.39億元。2021年度全國中小企業發展環境第三方評估中,我市綜合排名居全國第11位,較上年提升6個位次。二是開展幫扶紓困。實施“我幫企業渡難關”20條措施和“復工穩企”六大行動計劃,幫助企業穩妥高效保經營、渡難關。扶持小微企業創新轉型項目789個,同比增長41%,支持資金達到3.6億元。三是破解融資難題。出臺融資擔保、融資租賃、區域性股權交易融資等支持政策,開展市場化應急轉貸工作,為企業解決過橋資金難題。實施“專精特新”上市培育工作三年行動,發布“專精特新”企業發展指數評價體系,為企業發展提供“擔保增信+金融賦能”支持,累計為2000余家(次)中小微企業提供融資服務124億元。四是豐富服務形式。開展全市中小企業服務月、“金融助實體·益企進園區”融資服務系列活動,舉辦“助力企業紓困解難,振興發展實體經濟”助企服務、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經營管理能力提升訓練營等活動,開展數字化賦能專題系列講座,100余萬人次在線參與學習。
三、培強育新,切實激發市場活力
一是注重“專精特新”企業培育。發布《青島市加快推動“專精特新”中小企業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2022—2025年)》,構建全市優質中小企業孵化育強梯度發展體系。2022年,新認定市“專精特新”中小企業3716家,較去年增長50.1%,躋身全國“專精特新十強城市”第8位。新認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54家,累計已達151家。央視《朝聞天下》報道相關工作情況。二是優化“新經濟”培育賽道。發布《青島市雛鷹企業認定管理辦法》,新認定雛鷹企業486家。新認定瞪羚企業84家,較去年增長54.9%,累計已達227家。13家企業入選全球獨角獸企業500強榜單,數量列全國第5位。三是推動實體經濟發展。承辦全國首場“百場萬企”大中小企業融通創新對接大會,組織24條產業鏈鏈主與中小企業開展“卡位入鏈”行動,舉辦專精特新企業新品發布會、“借力揚帆”卡位入鏈技術對接等活動,搭建產業鏈供需對接平臺,征集發布各類技術成果近百項,工信部在全國推廣青島經驗做法,3項典型經驗模式入選全國發布案例。四是積極推進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緊盯重點產業鏈,開展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專項行動,運用海爾卡奧斯、檸檬豆等專業互聯網平臺,推動智能制造設備的研發、應用,打造一批標桿型工業互聯網平臺、燈塔工廠、智慧園區。2家企業入選全國2022年度中小企業“鏈式”數字化轉型典型案例。積極爭取國家資金支持,打造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3+1+N”工作機制,3家服務商入選第一批財政支持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試點平臺。五是深入推進生態創新。強化公共服務示范平臺作用,累計14家基地被授予“國家小型微型企業創業創新示范基地”稱號,19家平臺被授予“國家中小企業公共服務示范平臺”。組織開展中小企業國際采購洽談會、專精特新中小企業高質量發展大會、專精特新企業與資本市場高質量發展論壇等,加快提升民營企業創新能力。
四、典型引路,持續打造“青島樣本”
一是深化全國民營經濟示范城市創建。積極爭創全國民營經濟聯系點城市,實施“我與企業共成長”計劃,國務院促進中小企業發展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專刊刊發典型做法。評選發布百強領軍標桿民營企業,精準培育龍頭企業。15家企業入選山東省民營企業100強,28家企業入選山東省行業領軍百強。二是大力弘揚企業家精神。定期組織召開領導小組會議,制定印發工作要點,組織召開全市民營企業座談會、全市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工作會議,舉辦青島企業家日暨企業家宣傳周系列活動,開展“百日惠企”系列服務活動,為民營企業增信鼓勁。三是鼓勵企業創意創新。持續舉辦民營經濟創意會,累計已舉辦12場共發布43個創新項目,總投資金額超過400億元,百萬人次在線觀看。組織“市長杯”中小企業創新創業大賽,我市19家企業和創客晉級全國500強,晉級數量居副省級城市第一。設立“青島企業家日”獲評2021年全市十大優秀制度創新成果,打造民營經濟發展“青島樣板”作為全市唯一改革成果被表彰為省改革試點成果。四是黨建引領培樹民營企業黨建先鋒。以“喜迎二十大”為貫穿主題,結合“作風能力提升年”活動,開展“堅持黨建領航、助力民企發展”民企黨建觀摩活動,市局黨組書記為40余位民營企業家講專題黨課,在企業黨建方面答疑解惑。創建“情系民企”黨代表工作室,暢通溝通渠道,傾聽企業訴求。舉辦民營經濟書畫展,開展主題對話活動,不斷激發企業活力,推進民營企業黨建工作走深走實。
截至10月,全市實有民營市場主體199.8萬戶,同比增長5.1%;全市民間投資增長2.6%,占全市固定資產投資的比重為59.1%;全市民營企業進出口5119.2億元,同比增長11.2%;全市民營經濟新吸納就業27.9萬人,占全市城鎮新增就業的82.2%。民營企業和中小企業發展展示出強勁的韌性。
今年以來,通過政府信箱、政務熱線、建議提案等途徑收集市民、企業意見建議140余件,已逐項落實,全部按期辦理完畢。
一年來,我們的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對標先進城市,對標廣大市民和民營中小企業的期望,我們還存在很大的差距。比如,頭部企業成長不快,全國民營500強企業數量不多;創新研發水平總體不高,企業平均研發強度較低;企業抗風險能力有待增強,受經濟下行壓力影響較大等。我們會認真剖析研究問題,務必在今后工作中切實提高改進。
新的一年,市民營經濟局將深入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認真貫徹省、市黨代會部署,緊緊圍繞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精準聚力“培育、賦能、服務、保障”主責主業,以全國民營經濟城市創建為主線,以培育領軍標桿企業、創新型中小企業梯度發展和中小企業招商引資為重點,以改革創新為根本動力,以提升服務全市民營和中小企業發展能力為支撐,深學細照篤行“專精特新”工作法和“動車組”精神,推動全市民營和中小企業實現高質量發展,為奮力建設新時代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大都市貢獻應有的力量。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