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以來,青島市按照工業和信息化部關于全國中小企業服務“一張網”建設、大中小企業融通對接及專精特新企業培育等系列工作部署和要求,密切聯系工業和信息化部中小企業發展促進中心,積極融入全國中小企業服務“一張網”建設,創新開展專精特新中小企業融鏈固鏈建鏈常態化行動,精心打造優質中小企業梯度培育體系,線上線下聯動服務,部門區市協同發力,全力推動我市中小企業高質量發展。
一、做好線上服務,高標準建設青島市中小企業服務“一張網”
今年以來,青島市全面對標中國中小企業服務網建設要求,在實現“五統一”目標基礎上,建設青島市中小企業服務“一張網”,打通中國中小企業服務網,融入全國統一大市場,實現青島與其他城市優質企業服務資源的融通互薦。
(一)搭建服務平臺,暢通“信息網”。青島積極融入全國中小企業服務“一張網”建設,打造企業通、政策通和數據駕駛艙三大協同運作服務平臺,打破企業信息孤島,推動企業決策的科學化與精準化。一是打造青島企業通平臺,助力中小企業“強身健體”。作為全國“一張網”的組成部分,青島企業通平臺積極與中國中小企業服務網做到“五統一”,即統一門戶標識、統一數據標準、統一認證登錄、統一業務協同、統一服務調用。建立了青島市中小企業全量信息數據庫、優質服務機構庫、服務產品和案例庫,常態化匯集服務活動和服務對接等資源,形成服務“總窗口”。截至目前,平臺已有服務機構160余家,累計訪問量超527.9萬次。二是打造政策通平臺,助力中小企業“乘風破浪”。運用“數字化+政務大數據”的思維,打通系統平臺與政府部門的數據連接,讓政策直達企業,實現各級惠企政策“一口發布、一口解讀、一口兌現、一口服務、一口評價”,累計發布惠企政策近2.9萬條,兌現惠企資金35.9億元。三是打造數據駕駛艙,助力中小企業“知己知彼”。平臺匯集了多部門、多維度的涉企數據,建立數據可視化大屏。通過分析展示青島市民營經濟整體運行狀況、中小企業分布情況、中小企業公共服務情況以及優質中小企業成長培育情況,繪制中小企業發展生態的完整圖景,助力服務資源精準配置。
(二)打造服務超市,構建“服務網”。綜合運用新一代信息技術實現服務模式創新,為中小企業提供全方位、全天候、個性化、一站式服務。一是集成專業服務產品,滿足企業所需。瞄準中小企業發展階段、普遍特點和共性問題,在青島企業通平臺上線財稅、法律、投融資、數字化、人力資源等多領域服務產品,為企業精準畫像,實現自動匹配智能推送,打造方便、快捷、好用、實用的服務平臺。二是開展品牌服務活動,激發企業活力。圍繞優質中小企業梯度培育和產業鏈發展壯大,全年開展專精特新中小企業融鏈固鏈建鏈常態化行動專場對接活動、全球獨角獸企業500強大會、隱形獨角獸企業500強大會、專精特新中小企業高質量發展大會、“市長杯”中小企業創新創業大賽、赴先進城市對標提升活動、“百場萬企”“千校萬企”融通創新對接等各類服務活動超100場次,為企業搭建溝通交流平臺,助力企業蓬勃發展。三是創新特色服務產品,拓寬企業眼界。創新推出“政策速報”“政策秒懂短視頻”新媒體服務,堅持發布《政策一本通》和《企業服務導航》兩個傳統紙質刊物,作為青島企業通平臺的線下補充,實現惠企政策和專業服務廣泛傳播。
(三)注重媒體宣傳,塑造“品牌網”。全力打造青島企業之家服務品牌,堅持線上線下融合、全媒體協同、宣傳與服務需求相結合,全力提升中小企業服務“一張網”的品牌知名度。一是構筑全媒體矩陣,搭建品牌“擴音器”。利用青島企業之家微信公眾號、視頻號、微社群和直播平臺等,構建起全方位的信息傳播網絡,及時發布各類服務資訊、企業服務案例、政策解讀等內容,得到廣大中小企業的關注。目前,青島企業之家宣傳矩陣擁有粉絲近20萬。二是評選行業標桿,樹立服務“風向標”。組織開展優秀服務機構評選和表彰宣傳工作,依托企業服務對接次數、企業滿意度等主要指標,通過評選年度優秀服務機構,激勵和引導服務機構不斷提升服務質量與創新能力,為企業選擇優質服務提供參考依據。三是完善服務規范,打造品牌“護城河”。制定出臺一系列服務規范,以標準化管理確保服務各環節的質量,提升服務的專業性、穩定性與精細化程度,塑造了青島市中小企業服務“一張網”的卓越品牌形象。
二、做緊線下對接,高質量創新開展融鏈固鏈建鏈常態化行動
今年以來,在工業和信息化部中小企業發展促進中心支持下,青島市高度重視、頂格推進,啟動了專精特新中小企業融鏈固鏈建鏈常態化行動,市委主要領導親自出席啟動儀式,會見來青重要嘉賓和企業代表,并先后三次做出工作批示。按照批示要求,青島市制定了常態化行動工作方案,明確工作任務,建立工作機制,成立工作專班,每月常態化舉辦2場產業鏈專場對接會,定期回訪、調度項目進展及活動成效,推動形成產業鏈上下游、大中小企業融通發展的良好產業生態。
(一)提前策劃組織,一脈相承一體推進。工信部中小企業發展促進中心作為全國優質中小企業梯度培育頂層設計,擁有全產業鏈專精特新企業圖譜,及豐富的產業資源和服務優勢,這與青島全力推動大中小企業融通創新、專精特新企業培育等工作不謀而合。為此,青島提早謀劃、打開分析,向上嫁接資源,與工信部中小企業發展促進中心建立常態化合作機制,動員鏈主企業開放場景,組織區市、園區積極參與,全年共圍繞集成電路(半導體)、人工智能、智能家電、新能源汽車、氫能與儲能等重點產業鏈,先后舉辦20場產業鏈專場對接會,編制17篇重點產業鏈圖譜,開展主題分享、產業圖譜發布、鏈主企業需求發布、區市產業推介、重點企業項目路演及對接交流等系列活動,共有27家鏈主企業發布314項合作需求,1125家優質中小企業參會交流,其中外地企業546家。
(二)成立工作專班,建立常態長效機制。充分發揮市高質量招商引資指揮部辦公室作用,聯合市發展改革委、市科技局、市工業和信息化局等產業鏈牽頭部門和相關區市,建立橫向部門協同,上下市區聯動的協調推進工作機制。成立工作專班,明確目標任務、工作流程和職責分工,實現了“摸底-匹配-對接-分工-跟蹤-落地”的閉環管理,建立市級牽總、各區(市)協調推進工作機制,定期調度和信息上報機制,重點企業回訪和區市督導機制等三大常態化協同機制,為外地企業來青對接、跟蹤、落地提供機制保障。
(三)靠前盯上服務,精準發力持續跟進。嚴格執行抓落實閉環管理,多渠道主動靠前對接服務參會企業。一是對來青外地企業進行電話回訪,持續跟進項目進展,督導區市及時跟蹤反饋。二是先后到10個區市督導對接服務工作18次,實地走訪3家外地企業,回訪10家鏈主企業和21家本地重點參會企業,現場聽取企業產業配套需求、技術合作意向和意見建議。三是根據企業落地合作需求,建立了本地、外地參會企業兩套臺賬及外地企業重點項目庫、企業合作意向庫、區市參會企業庫、工作專班措施庫等數據庫,分類施策,精準發力,對項目實行一對一跟蹤管理,做到聯絡全覆蓋、服務全方位。截至目前,共有近70家外地企業與有關區市、鏈主企業達成初步落地及合作意向,38個重點項目正在有序推進,9個項目已滿足落地簽約條件。例如,青島至亞美萊新型材料股份有限公司通過參加氫能與儲能產業鏈專場對接活動,與特來電、康普銳斯、海爾智家、海容冷鏈等鏈主企業建立合作聯系。目前,已為特來電供應透明畫面膜和白色畫面膜兩種產品,與康普銳斯的打印logo產品畫面膜合作進入測試階段,與海爾智家和海容冷鏈就商業冷柜防霧膜達成測試合作。
(四)市區上下聯動,突出企業培育實效。為確保融鏈固鏈建鏈常態化行動及專精特新企業培育取得實效,根據來青企業合作意向和訴求,結合所屬產業鏈和特色園區進行匹配,及時推送到相關區市,先后9次召開專題部署會、推進會,暢通交流渠道,明確區市責任,總結先進經驗。其中,市北區結合融鏈固鏈建鏈常態化行動,整合服務資源,創新服務方式,建立專精特新企業培育庫,構建企業發展平臺,為中小企業專精特新發展提供“培育一體化、服務一站式”賦能服務。2024年,青島新培育創新型中小企業1220家、專精特新中小企業848家,29家企業獲評第六批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
三、做實四級服務體系,高水平打造全國中小企業服務體系“青島”樣板
今年以來,青島市根據工業和信息化部《關于健全中小企業公共服務體系的指導意見》,以青島市中小企業服務網建設為契機,統籌推進全市“1+10+N”中小企業公共服務體系功能完善和內容優化,建設“功能完備、模式創新、服務一流、作用突出”的青島市中小企業服務體系,打造全國中小企業服務體系樣板。
(一)夯基礎,全力打造青島市中小企業服務基地。一是做好基地頂層設計。圍繞服務基地定位、功能設置、區域劃分、機構資源引入、省部資源嫁接等,制定貼合企業需求、資源廣泛集聚、服務多維開展,具有我市特色的基地建設運營方案。二是深化基地市區共建行動。創新市區共建、融入園區等模式,打造青島市中小企業服務基地,設立了“青島市中小企業服務基地自貿服務站”,不斷總結服務基地共建經驗,增強服務基地共建典型做法的示范引領作用。三是提高服務基地影響力。圍繞中小企業實際需求,依托服務基地、服務站,組織各類服務機構,開展市場開拓、數字化轉型、財稅金融等“一起益企”服務活動超50場次,線下惠及企業千余家次。
(二)提能力,創新打造產業鏈一站式服務專員隊伍。一是擴大服務專員覆蓋面。積極在區市、園區、基地等設立青島企業通平臺服務站、政策服務站,推出服務站建設標準,統一服務內容和形象。圍繞重點產業鏈,通過在產業集群、示范平臺、雙創基地、產業園區、商協會等不斷擴大全市政策服務專員隊伍,發展政策服務專員260余名,形成服務專員“遍地開花”的局面。二是增強服務專員隊伍能力。組建服務體系專家智庫,作為支撐和指導服務體系工作開展的外腦。圍繞產業鏈企業服務需求,提升專業化和綜合服務能力,舉辦服務能力提升培訓10場次,提高服務人員政策理論水平、專業服務知識和解決企業問題的實際能力。三是提升服務規范水平。以《中小企業服務機構通用能力成熟度模型》團體標準為指導,編制我市中小企業服務一系列規范標準,在平臺基地園區、初創企業政策服務站、政策服務專員和服務商服務站中推廣,從服務的事前、事中、事后,全流程對服務工作進行規范。
(三)優培育,持續推動中小企業“打基礎、擴基座、強基本”。一是建設優質中小企業梯度培育平臺,做大企業底座。目前我市擁有創新型中小企業3126家,專精特新中小企業5217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累計216家。二是高成長企業持續擴容,優化出臺雛鷹企業、隱形獨角獸企業認定辦法,完善構建“雛鷹—瞪羚—隱形獨角獸—獨角獸企業”梯度培育體系,舉辦首屆隱形獨角獸企業500強大會,連續六年舉辦獨角獸企業500強大會。我市累計認定雛鷹企業1010家,瞪羚企業343家,隱形獨角獸企業54家,獨角獸企業17家。三是強化國家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試點引領。作為青島市中小企業服務網重要組成部分和推動數實融合的重要載體,積極建設青島市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城市試點公共服務平臺,遴選108家推薦服務商,公布三批次轉型試點企業637家,印發資金管理辦法,成立專家委員會,選樹“小快輕準”解決方案82個、數字化服務案例68個,開展賦能服務活動9場,發布線上“數轉講座”視頻18期。工業和信息化部、財政部刊發推廣我市制定資金管理辦法、遴選“鏈主”企業型服務商等做法。四是合力推進民營領軍標桿企業培育三年行動計劃,集聚政策、要素和服務資源,支持企業做大做強。今年,45家企業入選山東民營200強,高居全省第一,17家企業入選前100強,并列全省第一,實現五年五連增。
下一步,青島將深入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山東重要講話精神,全面落實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1+N”政策體系,圍繞工業和信息化部關于中小企業工作部署要求,圍繞我市“10+1”創新型產業體系,聚力“培育、賦能、服務、保障”四項主責主業,秉持“服務沖在前”的工作理念,著力在做大基數、提質增效、營造環境、統籌保障上攻堅突破,持續推動全市中小企業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