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市交通運輸局2022年工作要點
2022年,全市交通運輸工作將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歷次全會精神,堅持穩字當頭、穩中求進,加快建設國際性綜合交通樞紐城市、國際物流中心城市,打造交通強國青島樣板,鞏固提升國家現代公交都市示范城市水平,推進行業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推進膠東經濟圈交通一體化發展,為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當好開路先鋒,以優異成績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
一、建設國際性綜合交通樞紐城市
(一)鞏固提升國際樞紐海港地位。加強港口基礎設施和公用設施維護,推進碼頭泊位等港口重點項目建設,推進青島港主航道等公共航道維護性疏浚作業。壯大港口生產經營,支持青島港與中遠海運、馬士基等知名航運企業合作,完善全球海運網絡。拓展現代航運服務,推進國家級高端航運智庫建設,定期發布“中韓”“中日”集裝箱航運指數,吸引航運信息、訂艙代理、貨運咨詢等航運企業(機構)集聚。完善港口集疏運體系,加快明村至董家口高速公路建設,支持前灣港區集裝箱智能空軌集疏運系統、董家口港區鐵路車場擴能等配套項目建設,提升疏港能力。
(二)建設國際性樞紐機場。加快國際航空貨運發展,增開國際全貨機航線。完善國內航線網絡,優化至國內三、四線城市的航線網絡布局。持續完善“4631+N”膠東國際機場集疏運體系,擴大機場輻射范圍。加大航線開發支持力度,優化提升民航業發展環境,吸引國內外航空公司參與航空運輸市場開發。充分挖掘客機腹艙載貨能力,持續開展“客改貨”及貨運包機業務,支持自貿區航空超級貨站運營模式。
(三)完善沿海鐵路樞紐功能。加快高速鐵路通道建設,加快濰煙鐵路、萊榮鐵路建設。配合推進青島至京滬高鐵輔助通道鐵路前期工作,根據省統一安排開工建設,打通青島面向膠東經濟圈以及南下高速鐵路通道。優化鐵路客運樞紐布局,啟動青島鐵路樞紐普速列車外遷工程,釋放青島樞紐高等級列車開行能力。協調優化調增青島至濟南的一站直達列車。
(四)統籌布局全域公路網。優化完善公路骨干網,加快濟青高速公路中線(濰坊至青島段)、青蘭高速公路(雙埠至河套段)改擴建、藍谷至膠東國際機場快速通道、國道204大沽河橋梁等工程建設,提升公路支撐保障能力。實施普通國省道提檔升級,推進普通國省道改擴建、大中修項目建設,新改建和養護農村公路1000公里,優良中等路率80%。繼續實施通戶道路硬化工程,解決村民出行“最后一米”問題。
二、建設國際物流中心城市
(一)優化物流樞紐網絡。發揮生產服務型(港口型)和商貿服務型國家物流樞紐功能,優化前灣航運物流樞紐、上合商貿物流樞紐等6個樞紐經濟區和11個物流產業園空間布局,重點推動總投資170余億元的12個物流項目建設。
(二)激發物流市場活力。加強市場主體培育,加快打造優質物流服務品牌,不斷壯大骨干物流企業規模,推動“物流+產業”融合發展。做好國家A級物流企業評估和冷鏈物流企業星級評估工作。2022年,新增國家A級物流企業6家。
(三)深化區域物流合作。依托青島港口優勢,加強與沿黃流域國家物流樞紐城市合作,整合山東半島城市群物流資源,打造區域性中歐班列(齊魯號)集結中心。2022年,中歐班列開行量達到660列。
三、打造交通強國青島樣板
(一)打造一流軌道交通產業。支持中車四方股份等重點企業和機構開展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完成時速600公里級高速磁浮交通系統工程化調試驗證,突破氫燃料電池混合動力相關技術。支持國家高速列車技術創新中心建設,推動中車大數據中心、軌道交通關鍵裝備產業園等項目建設。支持探索產業發展新模式,構建軌道交通全產業鏈發展格局。
(二)提升上合示范區多式聯運綜合服務能力。推進多式聯運“一單制”試點,深化上合示范區中歐中亞班列上合多式聯運“一單制”試點工程建設,啟動建設上合示范區多式聯運綜合服務平臺項目。做強“日韓陸海快線”多式聯運品牌。持續開展海鐵聯運國際中轉集拼業務。
(三)加快智慧交通建設。加快建設青島市交通運輸一體化應用平臺,完成數據中心和基礎平臺建設。完成青島市交通運輸行政執法綜合管理與指揮平臺項目建設,提高執法效能。完成智慧引航服務系統一期項目建設,提高引航業務水平。完善巡游出租汽車服務監管系統,增強出租車全域感知能力。完善現代航運服務信息化支撐保障平臺功能,提升港航信息資源整合能力。優化機場綜合交通換乘中心(GTC)系統,加強交通狀況可視化監控及預警分析。打造藍谷至膠東國際機場快速通道智慧公路示范工程。加快ETC智慧停車城市建設試點。
四、鞏固提升國家現代公交都市示范城市水平
(一)優化公共交通網絡。加快推進地鐵4號線開通運營工作。組織開展軌道交通線網運營期間安全評估和服務質量評價,提升安全管理水平和運營服務質量。打造“快線-干線-支線”公交服務網絡,優化調整公交線路80條。
(二)提高公共交通銜接效率。圍繞地鐵1號線南段、4號線入網運行,加強地鐵線網間銜接,優化早晚高峰運力,完善運營服務安排。降低公交與地鐵線路重復系數,調整地鐵關聯公交線路20條。織密微循環公交網絡,緩解背街小巷、大型社區、老城區等區域出行難題。
(三)提升公交便民水平。延長旅游季地鐵、公交線路末班車時間。鼓勵公共交通兼容多種電子支付方式,加快推進“青島健康碼”與公交、地鐵乘車碼融合互認。推動新開通地鐵線路自助售票設備升級加載琴島通卡充值功能。推廣數字人民幣在公共交通領域的應用。
(四)推動公共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督促各區(市)落實公共交通規劃用地,推進場站建設,加快配建新建小區、商業中心公交首末站。推動公交專用道“連線成網”,提高公交車輛運行速度和準點率。適時更新新能源公交車,同步配建充電設施。協調推進港灣式車站及電子站牌等配套設施建設。修訂《青島市公交站點設置規范》地方標準。
五、推進行業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一)強化安全風險管控。系統推進安全生產專項整治三年行動,開展危險貨物運輸等重點領域專項整治。加強港口危險貨物監管,推行安全生產風險分級管控和隱患排查治理雙重預防體系。堅持常態化精準防控和局部應急處置相結合,因時因勢調整優化疫情防控舉措。強化重要時段應急保障。
(二)深化交通運輸法治政府部門建設。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扎實落實黨政主要負責人履行推進法治建設第一責任人職責。開展青島市海上旅游管理辦法制定調研工作,推進軌道交通乘客守則等文件制定修訂。推進依申請政務服務全流程電子化,落實“證照分離”改革。落實“誰執法誰普法”普法責任制,強化法治宣傳教育工作。
(三)持續加大行業監管力度。加快構建以“雙隨機、一公開”監管為基本手段、以重點監管為補充、以信息化監管為支撐、以信用監管為基礎的交通運輸新型監管體系。持續加大執法力度,嚴厲打擊交通運輸違法違規行為。鞏固深化交通運輸執法領域突出問題專項整治成果,扎實開展執法隊伍素質能力提升三年行動,促進行政執法規范化建設。推進智慧執法建設,加強常態化聯合執法。
(四)打造綠色低碳交通體系。統籌開展交通運輸碳達峰碳中和工作,推進新一輪“四減四增”行動,持續優化運輸結構,推進公轉鐵、公轉水、公轉管道。打好藍天保衛戰,抓好交通項目工地揚塵、營運車輛管控、港口污染防治等工作,完成北京冬奧會空氣質量保障任務。加強新能源、清潔能源車輛在交通運輸領域推廣應用。不斷提高船舶岸電使用率。
六、推進膠東經濟圈交通一體化
(一)打造“軌道上的膠東半島”。完善膠東半島城際鐵路網,推動青島都市圈市域鐵路及膠東半島鐵路公交化運營,利用既有鐵路資源增開膠東半島市域列車、城際列車,適時增開青島主城區經膠東國際機場至濰坊及臨沂經青島西至威海的城際列車,形成“一縱一橫”軌道交通主軸。
(二)優化快速便捷的公路網。推進董梁高速(沈海高速至新泰段)、萊州至青島高速項目前期工作。加快毗鄰市間的瓶頸路段和未貫通道路規劃建設,S219灰里線(青新高速至平度高密界段)拓寬改建工程年底前主體完工,推進青島與濰坊間的S220平日線(劉家張村至平度高密界段)改建工程、G204煙滬線(G517至前馮北村段)改建工程等項目前期工作,實施西海岸和諸城間土路硬化工程。
(三)加快運輸服務一體化。鼓勵引導道路客運企業擴大定制客運范圍和規模,豐富定制客運服務線路和產品,重點發展青島至膠東其他地市的定制客運線路。適時開通日照五蓮至董家口地鐵站、高密火車站至膠州火車北站線路。推動交通運輸信息資源開放共享和高效利用,探索出行信息、跨區域執法信息、道路客貨運等數據資源共享。繼續組織開展膠東五市跨區域同步執法和聯合執法。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