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堅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山東、對青島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錨定鄉村振興齊魯樣板先行區目標,奮力打頭陣、當先鋒,以實干實績推動鄉村振興工作取得新進展。
一、扛牢“國之大者”,提升穩產保供綜合能力。一是抓好糧食生產。深化“五良”融合,實施小麥制種保險,全面推行小麥完全成本保險,發放耕地地力保護補貼4.71億元,小麥穗期實施“一噴三防”400萬畝次,通過機收減損增收小麥1萬噸以上,預計上半年全市小麥總產量155萬噸。二是抓好“菜籃子”生產。統籌推進蔬菜、果品、茶葉、花卉、食用菌和中藥材發展,建立14家生豬產能調控基地,大力發展深遠海養殖,預計上半年全市蔬菜總產量200萬噸左右,肉蛋奶產量超過50萬噸,水產品產量達到39.4萬噸。三是建好高標準農田。創新開展高標準農田“一張圖”繪制工作,推進項目庫建設,修訂完善管護辦法,上半年開工建設改造高標準農田10萬畝。
二、突出項目帶動,提升鄉村產業發展質效。一是強化項目帶動。梳理全市農業農村領域社會投資類大項目32個,一線督導、現場推進,以高質量項目建設助推農業高質量發展。1-5月,全市第一產業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44.8%。二是強化產業鏈驅動。高標準建設農業產業園區,推動葡萄、食用菌、馬鈴薯等特色產業高質量發展,10個園區、8個主導產業產值在農林牧漁業總產值中占比從去年的10%提升至17%。三是強化“雙強”促動。深入推進種業強農、智慧強農,成功招引國內生物育種龍頭“未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總部項目,全市在建過億元種業項目達到8個。青島農業農村大數據中心實現拓能增效,建立跨地域、跨系統、跨部門數據共享機制,織密“一圖速覽、一屏統管、一鍵直達”終端末梢。
三、堅持“點片面”統籌,塑造和美鄉村建設新風貌。一是精細化打造美麗鄉村示范村。出臺市級美麗鄉村示范村建設工作方案,年內建設市級美麗鄉村示范村100個,截至目前已開工67個,實現時間過半、任務過半。二是高質量建設鄉村振興示范片區。梯次建設6個省級、10個市級、36個區(市)級鄉村振興示范片區。今年以來舉辦重大節慶活動48場次,接待考察、研學550多批次。三是久久為功整治提升農村人居環境。改進優化抽查評估方案,實現評價體系精簡、上下聯動提效、基層減負有效落實。在全市開展清潔鄉村行動,村容村貌持續向干凈整潔、規范有序轉變。因地制宜推進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和黑臭水體整治,260個村莊已全部開工建設。
四、深化拓展“萊西經驗”,構建鄉村治理新格局。一是加強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打好分類推進整體提升三年行動“收官戰”,制定區(市)領導聯系幫包“強基”村任務清單,完成“強基”“創優”“示范”三類村精準研判、晉級轉化。開展村黨組織書記履職評估,倒逼村黨組織書記擔當履職。二是加強法治鄉村建設。用好“法治青風”千人普法志愿團、骨干普法講師團等力量,累計開展普法進村活動160余次。深入踐行新時代“楓橋經驗”,10個區(市)、137個鎮(街)全部建成公共法律服務工作中心(站)。三是加強鄉風文明建設。深化移風易俗,提倡婚事新辦、喪事儉辦。做深“好人故事會”“文化串門”等宣講品牌,實施“美德+信用”進農村,累計開展宣傳倡樹活動3000余場次。
五、聚焦融合發展,暢通城鄉要素流動。一是推動農村改革系統集成。以14個國家級和8個省級改革試點為支撐,實施村莊集成試點,創建18個集成改革試點示范村。搭建全市統一的農村產權流轉交易平臺,上半年全市新增交易額16.32億元。二是推動公共服務均衡發展。優化農村養老服務,完成231處村養老服務站(點)選址,229處開工建設。深化強校擴優行動,全市鄉村中小學強校擴優覆蓋率達到90%以上。全面推進縣域醫共體中心藥房建設,醫共體成員單位藥品配備重合率達到80%以上。三是推動各類資源向鄉村傾斜。加大金融支農力度,落實“人才貸”“鄉村好青年貸”等支持政策。成立8個科技特派員產業服務團一線答疑、現場解惑,招募“鄉村振興合伙人”600余人。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