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委員:
您提出的“關于加強農耕文化與傳承的提案”收悉。經認真辦理,現答復如下:
一、建議辦理情況
中華文明植根于農耕文明。深入挖掘保護農耕文化,拓展農耕文化多元價值,對于保障供給、就業增收、傳承文化等具有重要意義。近年來,我市深入挖掘農耕文化,大力開發農業文化資源,促進農業增效益、農民增收入、農村增活力。在山東省農業文化遺產資源名錄中,我市占4席,嶗山區馬鞍紅等15個項目入選山東省首批鄉村特色文化藝術典型案例。
(一)挖掘保護農耕文化。組建全市農業文化遺產資源庫和專家庫,保護鄉土文化根脈。在全市開展農業文化遺產資源摸底排查,重點摸排歷史傳承100年以上的資源典型。經審核遴選,將平度大澤山葡萄栽培系統等12個項目列入青島市首批農業文化遺產資源庫。組建成立青島市農業文化遺產專家庫,圍繞農耕歷史文化類、種植業類、畜牧業類、規劃發展類等4個領域,遴選入庫專家44位,加強農業文化遺產工作的科學性、有效性。
(二)宣傳弘揚農耕文化。舉辦全省首場“大地流彩”農耕文化大講堂,宣傳推介我市農耕文化,觀看人數達3.87萬人。開展“大地流彩·青島市鄉村文化振興在行動”活動,舉辦廣場舞大賽等36項鄉村文體活動。制定《青島市中小學生研學旅行基地參評條件》,目前,我市共有省級農業研學基地3個,市級農業研學基地25個。支持中小學按照教育教學計劃到農業研學基地開展研學實踐活動,定期組織市區中學生開展學農教育。
(三)發展利用農耕文化。支持農耕文化主題研學旅游發展,出臺《青島市人民政府關于印發青島市促進文旅深度融合推動旅游業高質量發展若干措施的通知》,提出“鄉村旅游用地可按規定申請使用在鄉鎮國土空間規劃和村莊規劃中預留的不超過5%的建設用地機動指標”,鼓勵發展農耕文化主題研學旅游。積極推進研學旅游示范基地建設,強化示范引領,目前已認定各類研學旅游示范基地(營地)27家,培育了山后人家、東魯生態農業等一批優秀農業主題研學旅游示范基地。
(四)提升農品品牌價值。持續發掘農業文化遺產多元價值,把資源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助力農民增收致富。例如,嶗山茶文化系統入選“山東省首批農業文化遺產資源名錄”,嶗山茶區域公共品牌價值達17.58億元。實施“青島優品”工程,全力服務農品和品牌企業培育,“青島優品”已遴選20家農品品牌,加大對膠州大白菜等農品品牌培育力度。組織“青島優品”嘉年華、“青島優品”故事大賽等活動,加大農品的品牌推廣力度。
二、下一步工作打算?
下一步,我們將根據您的意見建議,結合我市工作實際,重點做好以下工作:
(一)加強農耕文化摸底排查。開展“青島鄉村記憶”農耕文化情況摸底工作,形成青島市“青島鄉村記憶”調研報告。深化農耕文化保護傳承,加強農業文化遺產的挖掘保護,發揮市農業文化遺產專家庫專業支持作用,持續開展省級農業文化遺產資源名錄申報,推薦申報中國重要農業文化遺產,探索農業文化遺產的經濟、社會、文化、生態、科技等多方面價值。
(二)加強農耕文化宣傳教育。打造農耕文化展示區、體驗區“兩區”和展覽館“一館”,作為農耕文化宣傳教育窗口。持續開展“大地流彩·青島市鄉村文化振興在行動”活動,通過開展農民畫藝術展征集等趣味活動,加大農耕文化宣傳力度。加強農耕文化研學課程開發,增加學校實踐課程比重。鼓勵學校將農耕文化研學與勞動教育有機結合,豐富勞動教育課程體系。
(三)加強農文旅融合發展。發掘鄉村特色文化,通過傳承發展、創新轉化,有效發揮鄉村文化聯農帶農作用,助力鄉村產業發展。鼓勵農耕文化與山林景觀資源、非物質文化遺產等地方特色文化融合,豐富拓展采摘、農耕體驗、民宿度假、文創產品等旅游產品體系,豐富文化旅游消費業態。
(四)加強農品品牌培育推廣。依托“好品山東”“青島優品”等平臺,發揮龍頭企業示范帶動作用,加大對農品品牌的培育力度,提升品牌影響力。在“中國品牌日”“質量月”等活動中,加大農品品牌宣傳力度,展示品牌形象。鼓勵農品品牌企業參與“青島優品”線下展示等相關活動,講好產品品牌故事。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