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法潤市南”普法流動課堂走進金門路街道,活動以“法治護航 共筑成長”為主題,依托流動課堂專題普法和法治文化陣地打卡,為轄區親子家庭帶來一場兼具知識性與互動性的暑期法治盛宴。活動由市南區委依法治區辦、市南區司法局、金門路街道辦事處聯合舉辦。
“如果有人故意給你起難聽的綽號,算不算欺凌?”國浩律師(青島)事務所張苧予律師用提問開場,吸引了孩子們的注意力。在授課過程中,張律師用通俗易懂的語言,結合生動有趣的小故事,詳細闡述了校園霸凌的定義、表現形式和危害后果。針對如何預防和應對校園霸凌,張律師給出了切實可行的舉措:她鼓勵同學們在面對霸凌時,要勇敢說“不”,及時向老師、家長尋求幫助,切不可默默忍受;同時也要學會與他人友好相處,尊重差異,避免成為霸凌的實施者。針對家長關心的“孩子遭遇霸凌后該怎么辦”“如何與學校有效溝通”等問題,張律師也給出了具體建議,幫助家長提升法治素養和家庭教育能力。課堂上,律師將專業的法律知識轉化為家長和孩子們聽得懂、記得住、用得上的“成長指南”,實現了法治教育的精準滴灌。
?
隨后,活動依托“15分鐘法治文化圈”,組織參與活動的親子家庭前往和平鴿法治文化公園進行實地打卡,將“流動課堂”延伸至戶外,融入生活場景。在現場,工作人員聚焦市南區“15分鐘法治文化圈”建設成效,向周邊群眾推介家門口的法治文化陣地,并積極引導親子家庭漫步公園,駐足參觀法治長廊等特色設施,通過一個個圖文并茂的法治故事、一句句寓意深刻的法治格言、一幅幅生動直觀的法律知識圖解,讓青少年在輕松愉悅的游覽過程中,潛移默化地增強自我保護意識和法治觀念。
“這樣的活動太有意義了,孩子不僅在課堂上學習了反欺凌的法律知識,明白了遇到問題可以從法律角度上想辦法,在公園散步的同時也能受到法治文化的熏陶,我們家長也跟著漲了見識,了解更多家門口的公共法律服務。”參與活動的家長王女士說道。
下一步,市南區將持續以普法流動課堂為載體,堅持“按需普法、精準滴灌”,讓更多法治文化陣地“活”起來,用更鮮活的形式、更實用的內容,構建青少年法治保護屏障,讓法治的種子在青少年心中生根發芽。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