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以來,市北區司法局以“能力作風提升年”活動為抓手,堅守“法治市北·澤潤民心”理念,通過搭建三大平臺、織密三張網絡、優化三項機制,將法治服務精準送達群眾和企業,群眾法治獲得感與滿意度持續提升。
?
三大平臺筑基石,營商環境添活力
在協同聯動平臺中,市北區司法局暢通“府檢聯動”機制,緊扣“復議為民”目標,近90%的行政復議案件實現案結事了,有效化解行政爭議。推行交通類行政復議案件“繁簡分流+快審快結+實質解紛”三位一體工作機制,交通類行政復議案件簡易程序適用占90%,受理后平均結案周期壓縮至9天,同比縮短12天。今年以來,經調解和解在復議前已化解交通違法行政爭議案件30余件。召開規范涉企行政執法推進會,推動“柔性監管”“綜合查一次”等模式落地。
?
精準增效平臺為企業定制法律服務。深化營商環境“十大行動”,開展“營商增效服務月”活動,組建百余人律師服務團,為50余家樓宇企業定制方案?!皹怯罱洕煞諏T”制度推動團隊走進中航工業園等園區,接受咨詢600余次,解決合同糾紛、用工管理等問題30余件。
?
商事調解平臺為企業糾紛開辟“快車道”。舉辦“潤商護企·攜手同行”調解周活動,品牌矩陣項目入選依法治省辦法治重點項目。在全市率先出臺《商事調解組織評價監督與投訴處理規定》,新增2家商事調解中心,全區商事調解組織擴容至6家,累計承接案件5000余件,專業化水平持續提升。
?
三張網絡全覆蓋,民生服務暖人心
法律服務網絡實現“零距離”覆蓋。設立“北法菁英”載體,打造“1+N”法律服務團隊44支。開展“有法幫你”一刻鐘服務圈、公共法律服務中心開放日等活動10余場次。學雷鋒紀念日期間,律師黨支部開展“法治進社區”服務超600小時,推動公益服務從“集中式”向“持續性”轉變。
?
基層治理網絡融入法治元素。以“品牌塑造+榮譽激勵+平臺賦能”培育人才,“司法青英”“才聚北法”品牌助力成長?;萜笃脚_公示70余名律師信息,提供全時服務;青年律師公益崗將公益納入職業評價?!胺ㄗo明天”活動中,聯合校園開展“法治青年行”“模擬法庭”,融合“案例+非遺皮影戲(剪紙)+漆彩扇影”,讓普法更生動。
?
平安建設網絡筑牢矛盾防線。統籌區人民調解員協會、21個街道調委會、137個社區調解室、31個行業調委會,構建“區、街、居”三級體系。培育“即辦無憂”品牌及“為伊解憂”等特色調解室,今年排查糾紛2300余起,調解2200余件,將矛盾化解在基層。
?
三項機制強保障,法治服務提質效
建議提案辦理“三定機制”高效落實。以“定人員、定時限、定標準”辦理12件人大建議和政協提案,將提案轉化為改進舉措,實現“辦理一件、解決一類、惠及一方”。
?
特殊群體服務“三專機制”溫情暖心。針對轄區2萬余名殘疾人,法律援助驛站設“律師超市”,實行“專窗、專員、專檔”服務。辦理援助案件157件,解答咨詢500余人次,調解糾紛70余起,挽回損失510余萬元。
?
依法為民辦事“三責機制”提升效能。建立“接單守責、首辦負責、履職盡責”機制,連續兩年獲區績效考核優秀?!?2348熱線+區法律援助專線”確保咨詢“即呼即應”,解答13565人次,滿意度超98%。
?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