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斌委員:
您提出的“關于加強青島市新農村司法建設的提案”收悉。經認真辦理,現答復如下:
一、工作推進情況
(一)加大涉“三農”政府立法保障力度。做好立法統籌,在規劃編制、項目安排、資金使用、監督管理等重點領域,體現鄉村振興特點。加快涉“三農”立法步伐,2024年推動制定《青島市種業促進條例》,修訂《青島市氣象災害防御條例》等法規規章。對涉及其他“三農”方面的制度建設,根據市委、市政府部署和相關部門工作要求,優先安排相關立法項目。結合鄉村振興改革調整和政策變化,組織做好已出臺的相關法規規章修改廢止工作。
(二)加強農村公共法律服務基層基礎建設。全市建成147個市、區、鎮(街道)公共法律服務中心(站),村(社區)公共法律服務室融入綜治中心建設,實現公共法律服務實體平臺全貫通、全覆蓋,打通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2024年全市各級公共法律服務中心累計接待群眾8.7萬余人次,辦理各類事項4.5萬余件,群眾滿意度達98%。12348法律服務熱線24小時全天候服務運行,年內累計接聽群眾來電20萬余人次。構建法律援助“市域內一體化服務、膠東五市跨城通辦”便民服務大格局,各鎮(街)公共法律服務工作站均可協助辦理法律援助申請,形成公共法律服務“15分鐘便民服務圈”。啟動建設公共法律服務“一網同城”智慧化平臺,項目列入青島市“雙12”重點項目,實現“數據多跑路、群眾少跑腿”。
(三)推動完善農村基層治理體系。深化涉農矛盾糾紛預防化解,全市村(社區)人民調解組織建成率達100%,推動建立1+1+N矛盾糾紛排查調處機制。健全完善人民調解、行政調解、司法調解聯動工作體系,2025年3月,會同市農業農村局等6部門聯合制定《關于加強農資糾紛調處切實維護農民權益的意見》,暢通農資糾紛行政調解化解渠道,維護農民合法權益。深入開展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區)創建活動,組織村(社區)法律顧問參與梳理完善村規民約,指導制定村規民約250余件,積極參與自治、德治、法治相結合的鄉村治理體系建設。
(四)提升農村普法宣傳質效。深入實施“八五”普法規劃,組織30余家市直單位,圍繞民法典、反詐宣傳等27項主題開展“誰執法誰普法”特色普法周活動,全面啟動“巾幗普法鄉村行”縱深推進工程,把法律知識和維權服務送到廣大農村婦女身邊。打造優秀法治文化陣地、法治文化旅游體驗線路、青少年法治教育主題公園等20余個群眾身邊的宣傳陣地。引導8576名“法律明白人”“法治帶頭人”參與農村普法工作,發揮普法講師團、普法志愿者、村(社區)法律顧問作用,推動開展涉農生產、涉農民生等法律法規宣傳活動。
二、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是普法先行,推動法治理念扎根鄉村。以實施“八五”普法規劃為主線,以“法律六進”為載體,以人民群眾的法治需求為導向,廣泛開展“憲法進萬家”“民法典進農村”“巾幗普法鄉村行”等法治文化活動,推進法治公園、廣場、長廊、街區等農村法治宣傳陣地建設,持續加大涉農普法宣傳力度,增強法治宣傳的滲透力,多渠道、全方位推動鄉村群眾更加自覺地尊法學法守法用法。
二是整合資源,推進公共法律服務從有形覆蓋到有效覆蓋轉變。升級完善公共法律服務中心,實現統一受理、綜合研判、歸口辦理。將12348法律服務熱線與12345政務服務熱線并線運行。加快公共法律服務“一網同城”建設,實現公共法律服務“智能化”“掌上化”建設,在公共交通、廣場以及鎮(街)、村(社區)黨群服務中心等推廣青島市公共法律服務二維碼,為群眾提供“點單式”精準化法律服務,建立農民工、殘疾人、老年人、未成年人法律援助申請“綠色通道”,不斷提升公共法律服務供給總量和質量。
三是夯實基礎,維護鄉村和諧穩定。整合村干部、網格員、群防群治力量,大力推進“一村(社區)一專職人民調解員”,將鄉村“法律明白人”培養工作放到法治鄉村建設、助力鄉村振興、推進基層法治建設進程中,推動涉農矛盾糾紛化解融入全社會大調解格局,實現“小事不出村、矛盾不上交、鄰里更和諧”的目標,為構建和諧鄉村提供法治保障。
感謝李斌委員對司法行政工作的關心與支持!
?
青島市司法局
2025年5月6日
?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