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
我要收藏
取消收藏
近期,青島市審計局深入貫徹落實“科學規范開展審計”重要要求,聚焦審計項目全周期管理,修訂完善《審計項目后評估暫行辦法》,對2024年全部實施完成的67個審計項目開展后評估。程序上按照審計組自評估、階段性類評估和全局項目總評估三個階段進行,后評估結果經局黨組會審議后予以通報,督促審計人員圍繞立項研究、組織方式、成本控制、處室協同、成果開發等審計項目“全鏈條”再審視、再研究、再提升,助力審計工作科學規范水平再上新臺階。
一是算好效果賬。著重對審計項目服務黨委政府決策,取得的經濟社會效益等情況進行評估,在指標設定上,在借鑒優秀審計項目評選指標的基礎上,考慮不同行業領域審計項目特點,增加貼合現狀的通用指標,從報告質量、成果成效、整改落實等6個維度進行綜合評估,涉及具體指標40余項。
二是算好效率賬。著重對人力資源和經費投入情況進行評估,包括項目經費支出、現場審計工作天數、審計組成員數量,進一步細化成本控制,嚴格限時現場實施時間、嚴控外聘中介機構和人員。同時,針對審計項目個體差異,優化評估方式,對有聘用中介機構和人員等費用支出的項目,按經費投入情況計算得分;沒有該項支出的項目,按人力資源投入情況計算得分,讓評估工作最大限度貼近工作實際。
三是算好效益賬。著重對審計資源投入與審計成果的比值進行評估,用反映經費投入效益的單位成果費用和反映人力資源投入效益的人均日成果作為評價指標。單位成果所花費低者,評估得分高;人均日成果高者,評估得分高。通過評估,讓“性價比”成為評判項目優良的新指標。
從后評估結果看,涉評67個項目得分分布大致呈上寬下窄良好狀態,資源投入績效大多在合理區間,取得成果相近的項目,經費支出少、人力資源投入少的項目排名靠前;促進增收節支 5.77億元,形成審計專報、審計綜合報告40余篇,推動出臺制度200多項,較好實現了年度審計項目計劃的預期目標。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