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
我要收藏
取消收藏
各位媒體朋友們:
大家好!歡迎參加本次新聞發布會,感謝各位長期以來對我市生態環境工作的關注和支持。下面我介紹一下近段時期以來青島市“無廢城市”建設工作情況。
一、工作開展情況
“無廢城市”是以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為引領,通過推動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持續推進固體廢物源頭減量、資源化利用和無害化處置,將固體廢物環境影響降至最低的城市發展模式。“無廢城市”建設,是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具體行動,是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必然要求,是推動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舉措。今年以來,我們錨定“走在前、挑大梁”,按照國家決策部署和省級工作安排,聚焦工業固廢、農業廢棄物、生活垃圾、建筑垃圾等領域,在“減量化”上出硬招,在“資源化”求突破,在“無害化”守底線,統籌推動生態環境高水平保護和經濟高質量發展,賦能全市綠色低碳可持續發展。
(一)以精細化管理為抓手,筑牢建設工作根基
一是組織架構立體化。以“1+11+N”機制為核心構建“無廢城市”建設框架,搭建專項工作推進機制,統籌協調建設工作。市級層面聚焦制度、技術、市場、監管等領域做好統籌規劃,11個區市(含高新區)聯動制定屬地化方案計劃,形成“市級引領、區市共創”的協同格局。
二是制度管理精細化。率先制定“無廢細胞”管理規程,出臺16類市級“無廢細胞”建設指南,涵蓋學校、社區、景區等各類生產生活場景。創新推出“無廢島嶼”建設任務清單,明確海洋垃圾治理路徑。組建市級專家團隊,為政策制定和制度推廣提供技術支撐。聯合教育、文旅、衛健等部門細化建設保障措施,將“無廢”理念融入教學課程體系、醫廢綜合監管和景區垃圾循環利用等管理規范;制定“無廢啤酒節”推廣方案,形成跨部門的協作體系,不斷推動“無廢”理念向社會生產生活領域延伸。
三是任務落實精準化。對照《青島市“無廢城市”建設指標和任務清單》,綜合運用數字賦能,以季調度、年評估方式,以評促治,有序推進重點工作任務和項目的落地。60項指標中工業危險廢物產生強度等54項指標已達到要求;62項重點任務中已完成58項。在全省“無廢城市”建設首次評估中,青島市取得“好”的優異等次。
(二)以“三化”治理為核心,提升固廢處置效能
一是推進綠色轉型,深化源頭“減量化”管理。加快綠色制造體系建設,編制發布青島市碳達峰試點城市實施方案,入選山東省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重點項目名單91個,總投資超過1500億元。打造國家級綠色工廠67家、綠色供應鏈管理企業17家。推廣綠色建筑,出臺建筑垃圾減量化實施方案,新建民用建筑100%執行綠色建筑標準。擴大綠色采購政策實施范圍,持續推進建筑垃圾資源利用。建成科學施肥增效“三新”集成示范區5萬畝,新增水肥一體化11.5萬畝、全市水肥一體化面積達到144萬畝,測土配方施肥技術覆蓋率達到90%以上。倡導社會共建,打造各領域“無廢細胞”952個。
二是促進循環發展,強化全程“資源化”利用。入選國家廢舊物資循環利用體系建設重點城市,節能環保產業集群入選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10家企業入選再生資源綜合利用規范公告企業,5個省級以上園區全部實施循環化改造。構建“區市集中收儲中心、鎮(街)收集站點、村級回收網點”三級回收體系,實現廢舊農膜回收儲運體系全覆蓋。持續推進秸稈“五化”利用,在即墨、膠州、平度等區市打造國家秸稈綜合利用重點縣,推廣秸稈科學還田、堆肥還田、過腹還田等技術,全市秸稈綜合利用率穩定在96%以上。積極推廣綠色建材一體化交易監管平臺,推進審批模式創新化、網辦水平便利化、電子證照集成化,平臺交易額累計突破65.02億元。指導愛回收等企業做好智能回收箱鋪設工作,目前,已在青島市9個區市54個街道1097個小區,累計鋪設回收機3008臺,覆蓋人數264.4萬余人。
三是守牢環境底線,壓實處置“無害化”責任。嚴格畜禽養殖廢物處理,在全國率先建設病死畜禽無害化處理數字化監管系統,病死畜禽集中無害化處理率100%。連續2年組織開展衛星遙感排查整治,持續提升固體廢物監管能力,嚴格落實危險廢物分級分類管理制度,深化小微企業收集管理試點,開展區域性、集團化統一管理和“網格化”延伸服務,在省內創新開展危險廢物經營單位規范化管理和安全生產專項協同評估,全面執行危險廢物電子轉移聯單,提升環境風險防范水平。
四是加大綠色支持,夯實建設支撐體系。加大節能采購推廣力度,督促采購人依據節能產品、環境標志產品品目清單,嚴格落實政府優先采購和強制采購。2024年我市政府采購節能節水產品占同品類產品采購比重95.54%;采購環保產品占同品類產品采購比重82.50%。鼓勵銀行機構加大研發力度。將碳匯權益、碳排放權、用水權等環境權益及其未來收益權納入合格抵質押物,開發多元化綠色特色金融產品。聚焦重點領域,提供堅實金融支持,全市“無廢城市”建設相關綠色貸款余額達476.5億元,較基準值增長289.9%。
(三)以示范引領為突破,塑造青島特色樣板。
一是注重數字賦能。率先建成“無廢城市”智慧管理系統,實現任務指標數智化管理,基本構建固體廢物數據一張網。建成“無廢細胞”管理和公眾參與平臺,實現“無廢細胞”建設全流程管理,以數字賦能“無廢城市”建設。
二是強化創新示范。從經驗模式、創新做法等方面挖掘31個典型案例,先后打造廢舊家電回收處理一體化項目、綠色新型建材產業園、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零碳工廠”、廢舊輪胎全鏈條循環利用、典型“無廢園區”建設、廢舊動力電池資源化利用、無廢島嶼等示范項目。推進全部4A級以上景區完成“無廢景區”建設,在全國率先探索汽車制造領域“無廢供應鏈”建設,多領域的示范引領有效推動了城市減污降碳協同增效。
三是共建縱深推進。發布“無廢城市”建設三大品牌形象,圍繞世界無廢日、六五環境日等主題開展線上線下主題宣傳活動110余場,以“美麗山東 無廢同行”志愿服務為依托,開展“無廢城市”建設進校園、進社區、進企業等系列宣傳活動,營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無廢青島”建設氛圍。
二、下一步工作思路
一是加快推進目標任務,統籌謀劃后續方案。全面落實《青島市“無廢城市”建設實施方案》,完善“無廢城市”建設體制機制,持續強化跟蹤調度和年度評估,研究解決制約因素或問題,加快完成“無廢城市”建設各項目標任務。深入研究制定“十五五”青島市“無廢城市”建設工作方案和指標體系,構建“無廢城市”建設系統化保障體系,健全技術標準和市場體系,推進“無廢城市”建設高質量發展。
二是完善標準制度體系,提升利用處置能力。以“無廢城市”建設為抓手,推動建立固體廢物資源化利用產品及生產技術規范的標準制度體系,通過技術、政策、市場等手段,推動固廢資源利用產業發展,促進固體廢物綜合利用,降低固廢貯存處置量。探索推進生活垃圾焚燒飛灰綜合利用項目,研究建立健全飛灰資源化利用的有效途徑和方法。
三是鞏固提升建設成果,構建全民參與體系。及時總結評估成熟經驗和成果,加快示范模式推廣,推進“無廢城市”建設宣傳工作,在生活、工業、農業、文化等領域探索打造更多“青島模式”。
四是完善激勵政策,加大綠色金融支持。支持與“無廢城市”建設相關的綠色技術研發和創新項目,推廣固體廢物高值化、規模化、集約化利用技術和裝備,支持企業將有利用價值的固體廢物梯級利用。落實政府綠色采購制度,推進各級政府及其相關部門實施綠色采購。積極與國家開發銀行、農業發展銀行等政策性銀行對接,推動“無廢城市”建設相關綠色貸款投融資試點,拓寬項目投融資渠道。鼓勵金融機構結合“無廢城市”建設需求,開發多樣化的綠色信貸產品,加快形成“政策激勵-金融支持-市場驅動”的良性循環。
下一步,我局將持續深入推進“無廢城市”建設,推動固體廢物綜合治理,提升固體廢物減量化、資源化和無害化處置水平,逐步實現“無廢城市”由“建設”向“建成”過渡,將“無廢”理念和行動轉化為生態環境“無廢”的現實圖景,以高水平生態環境保護支撐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 謝謝大家!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