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
我要收藏
取消收藏
“十四五”以來,青島市行政審批服務局始終站穩企業群眾立場、緊盯企業群眾需求,以“高效辦成一件事”為牽引,堅持“改革創新”和“優化服務”雙輪驅動,扎實推進線下辦事“只進一門”,線上辦事“一網通辦”,推動全市4.59萬余項政務服務事項全部納入各級政務服務中心站點集中辦理。記者邱兆萌報道:
【正文】
前不久,青島山姆會員商店項目建設取得重大進展,預計2026年開業。據了解,項目位于市北區,總投資超10億元,占地面積約3.6萬平方米,可滿足大型倉儲式購物需求。項目建設之初,青島市區兩級“金牌團隊”便及時跟進,圍繞主體登記、項目立項、用地規劃等階段35個環節,提供“一對一”跟蹤服務37次,研究解決水電接入、用地手續等問題32個,保障項目僅用時兩個多月就實現落地到開工。
【同期聲】
青島融匯集團開發建設中心工程部部長兼項目負責人 聶佩龍:不知道要辦什么,再加上工期特別緊張,正當我們理不出頭緒的時候,審批局的重大項目“金牌團隊”安排了服務專員主動聯系了我們,詳細了解項目情況,幫我們把從注冊登記到開門迎客的全部手續都梳理了一遍,項目進展很順利,極大地節省了我們的工程時間。
【正文】
?“十四五”以來,作為全市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制度改革牽頭部門,市行政審批局在全省率先推行開工、報裝、驗收3個“一件事”改革,辦事材料壓減75%、辦理時限壓減80%。著眼項目全生命周期,統籌市區兩級審批資源,組建全市行政審批服務系統重大項目“金牌團隊”,為重點項目量身定制全過程審批清單,梳理服務路徑,有力促進山姆會員店、浮山全民健身中心等重大項目順利開工建設。
【同期聲】
青島市行政審批服務局行政審批服務三處工作人員 翟成波:針對開工前登記注冊、施工許可等關鍵環節遇到的難點、堵點問題,通過項目一線服務現場會的形式,市區兩級“金牌團隊”協同發力,與住建、自規等部門高效聯動,為項目制定了個性化審批服務清單,保障了項目順利推進。
【正文】
企業的獲得感,源于市行政審批局服務的提質增效。五年來,市行政審批局充分發揮全市商事制度改革牽頭作用,打通稅務、社保、醫保、公積金、銀行開戶、印章刻制等各環節業務,企業開辦僅需“一個環節,0.5個工作日”。深化“高效辦成一件事”改革,推出企業信息變更、注銷、遷移以及個體工商戶轉型升級四個“一件事”,審批時限平均縮減80%以上。
【同期聲】
青島市行政審批服務局行政審批服務一處工作人員 劉迪:我們還加快“一企一照一碼”數字身份體系建設,電子營業執照全年應用超1600萬次,化身為企業的“電子身份證”。依托全國“人民滿意的公務員”張大為工作室,組建營商企服“金牌團隊”,針對企業遇到的“跨部門、跨系統、跨區域、跨層級、跨周期”問題,靠前一步,常態化為企業提供全生命周期的問題解決的兜底服務。
【正文】
作為全市最大的政務服務窗口單位,市行政審批局堅持服務是最純的底色。建立了由總服務臺、市民會客廳、幫辦代辦專區組成的青島市民中心“第一排面”服務矩陣,打造高效聯動的1+N幫辦機制,配備服務意識強、業務能力好的“百事通”幫辦團隊,通過手把手、肩并肩幫辦代辦,破解群眾“盲目跑”“多頭問”等難題。
【同期聲】
青島市行政審批服務局政務服務一處副處長 楊敏:五年來,我們以打造“人民至上”的政務服務窗口為目標,緊盯群眾身邊的“關鍵小事”,下足“繡花功夫”,全方位創新服務模式。結合群眾差異化辦事需求,2024年以來,青島市民中心開展出入境、不動產、公積金等周末專場服務80余場次,為老年人、殘疾人等特殊群體提供定制化上門服務500余次,提供延時、錯峰服務7萬余次,以用心用情的服務,讓群眾辦事更舒心、更順暢。
【正文】
改革是工作的生命線。“十四五”以來,青島市行政審批服務系統深入落實國家、省“高效辦成一件事”重點事項清單。目前,承擔的前三批12個重點事項已全部落地。全流程數字審批服務模式被國務院辦公廳作為全國首批“高效辦成一件事”典型經驗示范推廣。
【同期聲】
青島市行政審批服務局改革推進處處長 嚴云祥:下一步,我們將緊緊圍繞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以全面提升為企業群眾服務水平為切入點,聚焦服務企業、服務項目、服務群眾辦事等重點領域,深化改革創新,努力在提升政務服務效能、優化營商環境中打頭陣、當先鋒。
?
來源|藍睛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