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
我要收藏
取消收藏
改革背景
隨著市北區城市更新加速和消費升級,登州路啤酒街、臺東步行街、大鮑島文化休閑街區等特色街區發展勢頭強勁,紡織谷、無棣路歷史文化街區等新興街區快速崛起,商戶對政務服務的即時性、精準性、集成性要求日益提升。市北區行政審批服務局整合商圈資源,嵌入式打造5處“街區政務服務示范點”,創新推出“集成辦、延時辦、上門辦”等服務模式,以政務服務提質增效助力市北區商圈提振升級。?
主要做法
(一)整合資源,打造集成化政務服務站點。利用街區游客服務中心、招商中心、商協會等現有場所,制定《市北區特色街區政務服務示范點建設運行指導標準》,從功能布局、辦公配置、集成服務等方面規范建設,推進場所標準化、管理規范化、服務便利化。聚焦街區經營主體需求,結合優勢業態和商戶類型,篩選確定13項高頻審批和6項“高效辦成一件事”事項清單。同時,聯合街區管理機構、人社、文旅、商務、街道等相關部門及金融機構、律師事務所等服務機構成立“政務服務聯盟”,為經營主體提供創業補貼、融資貸款、政策兌現、法律咨詢等10余項增值服務,做到“商”有所呼、“街”有所應。?
(二)聯動多方,構建協同化三級服務體系。聯合多方力量,構建“街區幫辦引導—審批專業支撐—部門聯動攻堅”的全鏈條服務體系。街區選派幫辦服務專員,經統一培訓后,提供業務咨詢、材料指導、“一網通辦”等服務。市北區行政審批服務局組建“一對一”街區青年服務隊,為街區日常審批中遇到的疑難雜癥進行集中解答和業務培訓。區級層面建立常態化工作聯席機制,由行政審批、市場監管、綜合執法、環保、街道等部門多向溝通、定期會商、綜合研判,合力解決餐飲禁設、審管銜接等復雜問題,為經營主體“減負”、為經濟發展“蓄能”。
(三)創新模式,暢通精準化賦能街區路徑。針對經營主體辦事多元化、個性化、便捷化的新需求,創新推出“集成辦、延時辦、上門辦”服務模式。“集成辦”以商戶眼中的“一件事”為標準,精簡申請材料,優化辦事流程,大力推進開辦餐飲店、營業性演出等“一件事”在街區落地見效。“延時辦”根據街區全年無休、高頻流動的業態特點,推出周末預約和“潮汐服務”,確保政務服務與街區商業節奏同頻共振。“上門辦”聚焦商戶辦事需求密集或新政策落地關鍵期,開展攤前辦證、換證云提醒等特色服務,聯合相關部門定期開展送政策、送培訓、送服務上門活動,讓經營主體就近享受到辦事便利和政策紅利。?
突出成效
(一)審批效率提升,助力商戶“快入快營”。通過在特色街區嵌入式打造“街區政務服務示范點”,將政務服務從“被動響應”變為“主動供給”。商戶簽約后,便可在服務專員指導下,同步發起企業或個體工商戶設立登記、食品經營許可等審批,平均開業時間縮短40%。依托“餐飲一件事”平臺,可實現“一表申請、并聯審批”,辦理時限壓縮60%,助力商戶“拿證即開業”。
(二)服務精準觸達,破解街區“急難愁盼”。針對旅游旺季商戶時間緊、辦件量大的情況,將營業執照、食品經營許可和僅銷售預包裝食品備案3項業務合并為攤前辦證“一件事”,已為260余家商戶提供業務咨詢辦理服務。聚焦街區高頻演出需求,創新推出“演出場所周期備案”,有效激發大鮑島、臺東商圈演出市場活力,助力紡織谷演藝項目加速落地。?
(三)營商環境優化,激發商圈“招商引力”。市北區“特色街區政務服務示范點”可惠及各類商戶近1萬家,通過不斷優化政務服務環境,既釋放招商引力,更激發商圈活力。無棣路歷史文化街區40余家商戶已簽約入駐;營業性演出審批提速帶動大鮑島、臺東商圈演出市場繁榮,客流量提升20%,形成“審批提速—商戶集聚—街區煥新”的良性循環。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