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
我要收藏
取消收藏
到中山公園賞菊,是深植于島城市民心中的關于秋季的儀式。10月18日,2025青島中山公園第41屆菊展啟幕,將持續至11月中旬,以一場絢爛的秋日盛宴延續這座城市多年的賞菊傳統。
本屆菊展以“菊香滿島城 繁花映錦年”為主題,匯集300余種菊花,共計2萬余盆,搭配時令花卉、觀賞草與藝術小品,在步移景異中,為市民游客打造出多層次、多意境的沉浸式游覽體驗。據統計,開展后的首個周末,青島中山公園入園人數突破8.1萬人次,約為開展前一周周末客流量的3倍。
“時光照相館”激活市民集體記憶
中山公園菊展的淵源,可追溯至20世紀50年代。1985年,它從一項園內活動正式“升級”為青島市首屆菊展。多年來,隨著菊花品種與造型的不斷推陳出新,菊展也逐漸從一項休閑活動沉淀為幾代青島人秋日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儀式。
近日,老照片收藏者逄淑才在朋友圈“曬”出跨越多年的菊展家庭合影,并配文“秋菊能傲霜,幸福一家人”。“青島人家里,大抵都有幾張不同時期菊展的留影。”逄淑才的話道出了島城市民的集體記憶。這些菊展的影像,不僅定格了個體家庭的溫馨瞬間,更共同構筑了這座城市關于秋天的視覺檔案。
可喜的是,這份珍貴的集體記憶并未停留在過去,而是在主動的喚醒與共創中煥發出新的生命力。今年的菊展現場,一處名為“時光照相館”的主題布景正試圖激活這些記憶。記者注意到,展板上既有老照片,也特意留出幾處空白,靜待新的故事填入。“我們一方面希望為未來的布展收集靈感,更重要的是,為市民留存一份溫暖的回憶。”青島園林集團有限公司景觀設計師孟珂珂介紹,現場還設置了征集箱,邀請市民提供往年菊展的珍貴照片,共同還原這座城市的秋日記憶。
除線下的精彩外,菊展的生命力同樣在廣闊的線上空間蓬勃延續。在抖音、小紅書等平臺,不少“野生代言人”熱情分享著觀展攻略:“預計本月底花況更佳!”“建議穿毛呢大衣搭配裙子,風大記得戴帽子保護發型。”“下午看展后,可順路打卡公園與匯泉廣場間的小樹林,非常出片,晚上再返回賞燈……”從花期預報到穿搭建議,再到精心規劃的游覽路線,這些日常分享“煙火氣”滿滿,讓“菊展”這一傳統符號在每一次點贊、收藏與評論中,持續煥發新的生機。
歷時近半年打磨可感可及的沉浸式場景
“5月份開始設計,10月初開始布展,菊展從構思到落地,歷時近半年。”孟珂珂表示。菊展區域覆蓋中山公園南門至西門環形路線,并延伸至動物園北門。沿途設置了“菊韻流霞”“瑞獸呈祥”“菊藝長廊”“時光院落”“菊韻雅集”等20余處主題花景,結合向日葵、一串紅、芙蓉菊等時令花卉,形成步移景異、處處皆畫的游覽動線。
在“時光院落”主題花景中,以20世紀八九十年代生活老物件為元素,構建出一處懷舊生活場景。破舊的手推車、生銹的老式自行車、簸箕里的茶缸、褪色的軍綠水壺、懸掛的煤油燈與草帽……這些充滿年代感的物件與盛放的菊花相映成趣。“這些老物件太有感覺了,和菊展搭配得特別好,像我們上了年紀的人看了感到格外親切。”市民孫先生笑言。
不止于懷舊,本屆菊展還通過創新表達,與更多年輕人建立新的情感連接。“最喜歡這個‘調色板’主題花景,橫豎拍了很久,真是大自然的調色盤。”一位學美術的學生告訴記者。園區內,工作人員將圓滾滾的乒乓菊DIY成卡通形象,軟萌的造型瞬間成為“顯眼包”,吸引不少大小朋友駐足。“之前在網絡上看到過,沒想到咱青島菊展上也有了。”一位年輕游客表示。
打破傳統花展的靜態觀賞模式,今年菊展的沉浸式體驗進一步延伸。在小西湖邊,策展團隊打造了一處精致的國風花景,讓市民游客仿佛走入古典詩畫的意境中。開幕當天新增的中式菊藝插花展示,更讓市民游客在欣賞菊花之美的同時,感受到中國傳統插花藝術的深厚底蘊。
作為2025年青島城市公園節的重要活動之一,“菊好看 巨好玩”太平山中央公園金秋JU樂匯同步舉行。市民游客在免費觀展之余,可購票參與JU樂匯,體驗晝夜聯動的文旅新場景。
放眼全國,花展的沉浸式敘事與情感連接正不斷深化。業內人士指出,未來的花展已不再局限于花卉展示,而是將審美功能、科技手段與社會議題深度融合,實現跨界破圈。花展正成為連接人與人、人與城市、人與記憶的情感現場,在沉浸體驗中傳遞溫度,在時代敘事中延續生命力。
?
來源:青島日報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