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各區、市人民政府,青島西海岸新區管委,市政府有關部門,市直有關單位:
《青島市加快構建優質高效服務業新體系三年行動方案(2023—2025年)》已經市委、市政府研究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組織實施。
?
青島市人民政府辦公廳
2023年9月26日
(此件公開發布)
青島市加快構建優質高效服務業新體系三年行動方案(2023—2025年)
為加快構建優質高效服務業新體系,助力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打造現代產業先行城市,結合我市實際,制定本方案。
一、總體要求
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以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為引領,推動生產性服務業向專業化和價值鏈高端延伸,推動生活性服務業向精細化和高品質轉變,為建設新時代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大都市提供重要支撐。
二、發展目標
重點發展現代物流、現代金融、現代商貿、軟件和信息服務、科技服務、文化旅游、會展、商務服務、人力資源服務、檢驗檢測認證十大現代服務業。到2025年,服務業增加值達到1.1萬億元,占全市生產總值的60%左右,優質高效的服務業新體系初步形成。
——數字化轉型更加深入。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增速達10%,服務業企業“上云用數賦智”比例達80%以上,產業數字化指數排名居全國城市前列。
——融合化水平更加高效。生產性服務業效率和專業化水平顯著提高,增加值達到6800億元,占服務業增加值比重達到62%左右。
——品質化成效更加顯著。服務業品牌、質量、標準進入國內城市一線方陣,省、市級現代服務業集聚區達到60家以上,稅收億元以上樓宇超過130座。
——綠色化發展更加鮮明。建筑、交通、包裝等行業大幅節能降碳,合同能源管理、碳資產管理等新業態營收增長20%以上。
——國際化優勢更加突出。服務貿易進出口額達到1800億元,服務外包執行額達到200億美元,增速15%以上。
三、重點行動
(一)科技創新突破行動
1.打造創新平臺。聚焦24條重點產業鏈引進培育高水平研發平臺和企業研發機構,建設一批面向制造業的工業設計、檢驗檢測認證等服務載體,培育一批法律、會計、咨詢等領域公共服務平臺和專業化服務機構。每年新培育或引進10家特定行業、領域平臺,培育認定10個以上服務業創新中心。累計上線2萬個以上軟件即服務(SaaS)應用。(市發展改革委、市科技局、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司法局、市財政局、市市場監管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2.發展新興業態。培育壯大數字創意、元宇宙等新產業,有序發展美麗經濟、體驗經濟等新業態,探索檢驗檢測認證、產業會展等新模式。培育一批市級新經濟新銳企業、新經濟潛力企業,每年培育一批場景應用實驗室。(市發展改革委、市科技局、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市場監管局、市民營經濟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3.優化創新生態。鼓勵科技型中小企業用“創新券”購買科技研發、檢驗檢測等服務。實施頭部創投風投機構引育行動,聚集一批行業領先機構及項目來青,搭建資本與項目常態化對接平臺。健全知識產權公共服務運營平臺,優化升級知識產權運營平臺體系,推進專利技術交易市場建設。(市發展改革委、市科技局、市市場監管局、市地方金融監管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二)消費擴容提質行動
4.推動傳統消費升級。組織重點商圈、特色商街、商業企業、品牌企業開展消費促進活動。發放零售、餐飲、家電等惠民消費券,提升領取使用便利度。改造提升商品批發市場信息化水平、線上線下融合能力以及服務拓展功能。引導老字號企業開展連鎖經營,推動老字號傳承創新。加快景區智能導覽系統建設,培育線上會展平臺。(市發展改革委、市商務局、市文化和旅游局、市市場監管局、市貿促會按職責分工負責)
5.發展新型消費。支持直播電商、社群電商、“小程序”電商發展。鼓勵電商企業對重點商家、品牌給予專項支持。鼓勵企業開展智能節能家電和通訊產品以舊換新活動。建設一批集文創商店、小劇場等多種業態的新型文旅消費集聚地。發展“四首經濟”,支持在青開設知名國際國內品牌首店。鼓勵金融機構創新金融服務,豐富消費信貸金融產品。(市發展改革委、市商務局、市文化和旅游局、市地方金融監管局、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青島監管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6.豐富消費場景。實施創建國際消費中心城市三年行動。聚焦地標性夜生活集聚區,探索24小時營業區試點,打造2—3家省級以上夜間文化和旅游消費集聚區。加快臺東步行街改造升級,爭創國家級示范步行街。每年評選一批市級新型消費場景應用項目。(市發展改革委、市商務局、市文化和旅游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三)市場主體培育行動
7.壯大服務業領軍企業。實施領軍企業培育行動,培育形成具有國際競爭力和品牌影響力的現代服務業頭部企業。爭取跨國公司、行業龍頭企業在青設立區域型總部,落戶研發、結算等功能性總部。優化平臺經濟發展環境,大力培育平臺企業。支持符合條件的新興服務業企業通過登陸資本市場做優做強。(市發展改革委、市科技局、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地方金融監管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8.培育細分領域成長企業。實施中小企業梯度培育工程,加強要素支持,培育一批創新能力突出、具有較高專業化水平、細分市場占有率高的中小企業。鼓勵中小企業加快提升專業服務能力和功能,打造核心競爭力。(市發展改革委、市科技局、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民營經濟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9.有序推進服務業主體“個轉企”“小升規”。鼓勵個體工商戶轉為法人單位,做好政策解讀、業務指導等綜合咨詢服務。對“準四上庫”“種子庫”“儲備庫”企業加強動態管理,做好協調服務,推動升規納統。每年新增納統規上服務業企業300家以上。(市發展改革委、市科技局、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市場監管局、市統計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四)平臺載體支撐行動
10.打造高能級現代服務業集聚區。支持在集聚區建設公共服務平臺,著力打造10個以上百億級規模、具備較強行業影響力和競爭力的高能級現代服務業和生產性服務業集聚區。(市發展改革委負責)
11.實施高質量樓宇經濟發展行動。實施提升新建樓宇開發品質、推動存量樓宇改造提質、打造專業特色品牌樓宇等工程,重點打造100座縱向布局、垂直集聚的現代服務業和都市工業樓宇。(市發展改革委、市住房城鄉建設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12.推進高水平項目招商落地建設。聚焦重點產業鏈開展延建強補,引進一批國內和世界500強服務業企業及重大建設項目。暢通多元招商渠道,實施跨層級、跨地域協同招商。鼓勵鏈主企業建設具有行業示范引領效應的服務載體。(市發展改革委、市商務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五)人才體系驅動行動
13.引培集聚國際化領軍人才。利用好上合示范區平臺,建設國家級青島人力資源服務產業園膠州分園。大力引進高層次服務業人才、領軍型創新創業團隊、青年人才等,鼓勵駐青高校加快本土高素質人才國際化培養。(市教育局、市科技局、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14.綜合培養技術技能人才。持續優化服務業學科專業設置布局。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探索青島特色學徒制,培育一批服務業領域創新型、技能型、應用型人才,每兩年度培育市級現代服務業拔尖人才30名以上。構建產教訓融合、政企社協同、育選用貫通的人才培養體系。(市發展改革委、市教育局、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六)就業容量擴大行動
15.創新發展人力資源服務。培育專業化、數字化、國際化人力資源服務機構,加快國家級青島人力資源服務產業園建設。支持服務業領域靈活就業,探索實施差異化扶持政策措施,健全適應新就業形態勞動用工和社會保險政策。(市發展改革委、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16.提升市場吸納就業能力。支持服務業平臺企業發揮自身優勢,加強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穩定和擴大就業崗位。進一步降低中小企業和個體工商戶創業就業成本,提供多樣化就業機會。(市發展改革委、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七)配套設施提升行動
17.推進城市一刻鐘便民生活圈建設。突出“便民、利民、惠民”特點,補齊社區養老、助餐、托幼、醫療、體育健身、文化、便民市場、便利店等便民服務設施。(市發展改革委、市民政局、市住房城鄉建設局、市商務局、市文化和旅游局、市衛生健康委、市市場監管局、市體育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18.布局新興服務領域基礎設施。統籌推進新算力、新網絡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推動人工智能、區塊鏈、大數據等關鍵核心技術加快突破和深度應用,加強數字化、智能化檢測技術裝備研發應用。(市發展改革委、市科技局、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市場監管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19.加強輻射帶動區域能力建設。推進生產服務型(港口型)和商貿服務型國家物流樞紐建設。加強山東半島城市群及沿黃流域重要內陸樞紐城市協同聯動,打造區域性中歐班列集結中心。(市發展改革委、市交通運輸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市服務業發展領導小組加強統籌協調,強化協同聯動,各部門、各單位按職責分工抓好貫徹落實。各區(市)要積極探索構建優質高效服務業新體系的政策舉措。
(二)強化要素保障。依法依規保障服務業發展用地需求,統籌用好支持服務業高質量發展相關政策措施,推進“青島菁英工程”,引進高端人才,深化數據要素市場化改革,釋放數據要素紅利。
(三)優化營商環境。推動人才、技術、資金、數據等核心要素自由流動,推進商事制度改革,優化企業開辦服務,探索適應服務業新業態新模式發展的準入準營標準、監管方式。鼓勵民營企業通過資本聯合、模式創新等參與重大項目。落實外籍人才永久居留、外國人來華許可等政策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