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各區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局屬各單位:
現將《關于強化人才引領支撐賦能創新型產業體系建設實施方案》印發給你們,請按照責任分工,項目化、清單化推進工作落實,加強協同配合,凝聚工作合力,確保各項任務高質量、高效率完成。
?
???????????????????????青島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
2025年4月7日
(公開屬性:此件主動公開)
(聯系單位:人才開發處)
關于強化人才引領支撐賦能創新型產業體系建設實施方案
?
為貫徹落實《關于構建創新型產業體系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的實施方案(2025—2027年)》,進一步強化人才支撐引領作用,更好服務“10+1”創新型產業體系高質量發展,立足人社系統職責職能,制定如下實施方案。
一、目標任務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以賦能“10+1”創新型產業體系建設、加快培育和壯大新質生產力為目標,強化人才招引,深化產才融合,優化人才服務,為打造中國北方先進制造業基地和國家未來產業先導區提供更加有力的人才支撐。全年引聚青年人才達到15萬人以上,新增高技能人才2萬人以上,新增專業技術人才2萬人以上。
二、主要舉措
(一)實施企業人才保障行動
1.實施就業服務保障計劃。聚焦“10+1”創新型產業體系發展,實施新一代信息技術、人工智能、高端化工與新材料、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智能家電等重點產業就業支撐專項行動,統籌優化就業創業支持政策。完善重點企業用工服務平臺,健全四級用工服務專員隊伍,為重點產業企業做好用工保障。(責任處室:就業處、就業人才中心)
2.實施重點項目引才計劃。緊密對接“10+1”重點產業,按照“人才需求大、項目質量高、拉動作用強”的原則,遴選確定100個市級重點招才引智項目,建立“部門協同、市區聯動”“項目吹哨、專員報到”“幫辦代辦、快辦特辦”等工作機制,聚焦項目個性需求及難點痛點,跟進實施精準引才、精準服務,全年協同重點項目引才2萬人以上。(責任處室:人才開發處、就業人才中心,各區、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
3.實施產才融合發展計劃。緊密對接“10+1”重點產業發展需求,制定發布人力資源服務清單。開展“人力資源+”專項對接活動。推動人力資源服務機構數字化轉型,擴大網絡招聘、直播帶崗等服務供給。實施“人工智能+就業”行動計劃,實現就業信息資源共享,提升人力資源數字化水平。(責任處室:人才開發處、就業人才中心,各區、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
4.實施高端人才引進計劃。摸排“10+1”重點產業頭部企業引才需求,對接青島頭部人力資源獵頭機構,依托中介引才獎勵、獵聘補貼等政策,集聚“10+1”產業標志性領軍人才。按照“校聘企用”的思路,充分發揮駐青高校和重點企業的疊加優勢,努力引進一批產業緊缺的高端人才。(責任處室:人才開發處、就業人才中心,各區、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
(二)實施產教融合育才行動
5.強化產業技能人才培育。根據青島市“10+1”產業體系發展需求,重點圍繞人工智能、智能網聯汽車、低空經濟等新興產業,調整技工院校專業方向。支持技工院校與“10+1”重點產業企業合作,共建“智能制造產業學院”“軌道交通技能學院”,聯合開展“訂單班”“冠名班”。開展“大國工匠進校園”活動,助力技工院校提升師資水平。年度新增高技能人才2萬人以上。(責任處室:職建處、研究促進中心)
6.強化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深入實施新一輪專技人才知識更新工程,加強專技人員繼續教育基地建設,全年開展繼續教育培訓30萬人次。依托我市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平臺,緊密對接重點產業發展需求,年內推出100個以上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培訓項目。組織專業技術人員加強對新知識、新技術的學習培訓,帶動提升廣大專業技術人才的技能技術水平,為促進產業加快轉型升級、提高企業核心競爭力提供專業技術支撐。(責任處室:專技處)
7.強化企業職業技能提升培訓。實施終身職業技能培訓制度,優化職業培訓政策體系,推進“互聯網+”職業技能培訓。圍繞“10+1”重點產業和實體經濟發展對緊缺急需職業的需求,優化新型學徒制、金藍領培訓工種目錄,加強緊缺急需技能人才培訓,高質量開展綠色低碳專項培訓。(責任處室:職建處、就業人才中心)
(三)實施人才評價激勵行動
8.推進企業技能人才自主評價。深化技能人才評價改革,深入實施“新八級工”職業技能等級(崗位)序列制度,支持具有意愿和條件的“10+1”重點產業企業開展自主評價。拓寬社會培訓評價組織職業技能等級認定覆蓋面,鼓勵“10+1”重點產業企業、社會團體開展社會培訓評價,全年新增評價人數2.6萬人次。完善以企業、院校職業技能比賽為基礎的職業技能競賽體系,爭取承辦國家和省級一類綜合性賽事。(責任處室:研究促進中心、職建處)
9.持續深化職稱制度改革。深入實施“專精特新”企業職稱申報“舉薦制”,推進“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和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高級專技人才高效發展。支持“10+1”重點產業企業專業技術人才申報職稱,打造更加公平公正公開的專業技術人才評價體系。支持有意愿且符合條件的“10+1”重點產業企業自主開展企業內部所屬專業技術人才的工程技術中、初級職稱評審。(責任處室:專技處)
10.積極推行按薪定才。市及各區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在開展人才工程、獎勵項目人選限額推薦時,可以給予“10+1”重點產業企業單獨配額支持。支持“10+1”重點產業企業申報產才融合項目,對企業新引進培養的高端緊缺技術技能人才,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可以采取按薪定才的方式定制發放青島市高層次人才服務綠卡,提供綠色通道服務。(責任處室:人才開發處、職建處、就業人才中心,各區、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
11.加強事業單位人才激勵。落實高層次人才收入分配激勵機制,鼓勵“10+1”重點產業事業單位對高層次人才實行年薪制、協議工資制、項目工資制、績效工資傾斜等靈活多樣的分配方式。強化科研人員精準激勵,對事業單位科研人員按規定從財政科研項目、橫向科研項目中獲得的績效支出,以及職務科技成果轉化現金獎勵,在單位績效工資總量中單列核定,不作為調控基數。積極支持“10+1”重點產業事業單位高級專家辦理延遲退休,為產業發展留住高端人才智力資源。(責任處室:工資福利處)
(四)實施平臺建設支撐行動
12.搭建技術創新平臺。聚焦“10+1”重點產業優質企業,支持設立博士后站(基地);建立博士后站(基地)“蓄水池”,做好入庫企業選拔培育。開展青島市專家工作站設立和考核評估,支持“10+1”重點產業優質企業設立省級專家服務基地。加大公共實訓基地、高技能人才培訓基地建設力度,推進技能大師工作室建設。指導“10+1”重點產業企業創建技師工作站,符合條件的優先納入相關政策扶持范圍。(責任處室:專技處、職建處)
13.搭建人才招引平臺。推進實施青年人才集聚三年行動計劃,圍繞海內外知名高校、省內重點高校、在青高校三個圈層,高質量舉辦“招才引智名校行”“青雁歸巢”“百所高校千名博士青島行”“藍洽會”等引才活動,全年集聚青年人才15萬人以上。(責任處室:人才開發處、就業人才中心,各區、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
14.搭建實習見習平臺。緊密對接“10+1”重點產業,實施大學生見習實習計劃,依托青島市青年實習見習公共服務平臺,鼓勵企業申請認定見習實習基地,集聚全市“10+1”重點產業優質見習實習崗位,吸引相關專業優秀大學生來青實習見習,持續擴大青年人才儲備規模。(責任處室:人才開發處、就業人才中心)
三、保障措施
(一)建立組織領導機制。此項工作由局黨組人才工作領導小組統一領導,由局黨組人才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負責定期調度進展情況,確保各項措施落到實處。
(二)建立績效評估機制。清單化推進落實賦能創新型產業體系建設的各項政策,年底組織對各項政策落實情況進行績效評估,作為評價局黨組人才工作領導小組成員單位的重要依據,以評估促落實提效能。
(三)建立宣傳推廣機制。加強典型選樹,及時總結工作中取得的經驗做法,采取宣傳報道、經驗交流等形式,強化賦能創新型產業體系建設工作宣傳,為推進創新型產業體系建設營造良好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