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各區(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商務局:
為貫徹落實全省關于“打造城市15分鐘生活就業融合服務圈”工作部署,深入實施“社區微業”行動,加快推進“15分鐘就業服務圈+一刻鐘便民生活圈”(以下簡稱“雙圈”)融合試點建設,完善社區促進就業功能,推動便民服務提質增效,現就做好相關工作通知如下。
一、總體目標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青島工作重要指示精神,圍繞推進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建設,聚焦高質量充分就業和社區服務便利化目標,探索構建“雙圈”融合建設模式,完善城市便民服務設施、調整優化社區商業業態、健全社區就業服務體系,更好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2025年底取得階段性成效,打造特色突出、普惠共享的“雙圈”融合樣板50個。
二、主要任務
(一)建設“雙圈”服務站點。加強社區便民生活與社區就業服務站點融合建設,在已建成“一刻鐘便民生活圈”中推進“就享家”樂業服務站標準化、規范化建設,依托黨群服務中心、便民服務中心、物業服務中心以及便民商業網點等場所打造專業化服務站點,一站式提供職業指導、崗位推送、技能培訓、養老托育等便民服務功能。同時,結合便民生活圈公共服務和商業服務設施建設情況,在銀行網點、社區醫院、社區食堂等場所,逐步加載服務事項清單、服務機構清單以及穩定就業和促進消費政策清單,滿足社區居民多元化服務需求。
(二)拓展“雙圈”就業空間。加強“一店一早”“一菜一修”“一老一小”等社區服務業態配置,鞏固提升生活服務圈已有的購物、餐飲、家政、快遞、維修等基本保障類業態,因地制宜發展文化、娛樂、休閑、康養等品質提升類業態,依托業態加載,豐富便民場景,促進就業崗位擴容。鼓勵傳統服務業態拓展線上業務,挖掘社區定點服務、上門服務、網上訂餐等新興服務崗位需求,優先吸納社區居民“家門口”就業。鼓勵創業者結合便民需求,挖掘開發便利店、早餐店等“家門口”創業項目,推動生活與創業相互促進、共同發展。
(三)挖掘“雙圈”消費潛力。加快傳統消費數字化轉型,規范發展社區電商、社區團購、即時服務,推廣“線上下單+就近門店配送”“就近門店下單+即時配送”模式,提升社區居民消費體驗。引導社區商業綜合體和商場、菜場、商業街區向社區商業中心轉型,推動特色餐飲、生活零售、文化休閑、兒童游樂、運動健身等多業態融合,實現吃喝玩購、文教娛樂、時尚生活“一站即享”。支持勞動者靈活就業、遠程辦公、兼職就業,鼓勵高校畢業生從事創意經濟、個性定制等特色經營,多渠道促進“家門口”就業增收,進一步釋放居民消費潛力。結合社區商業活動,創造臨時性就業崗位,在促進消費的同時增加就業機會。
(四)打造“雙圈”便民場景。探索搭建數字就業便民服務場景,聚焦高校畢業生、就業困難人員等重點群體,整合年齡、學歷、就業技能等數據,通過AI分析重點群體畫像,智能推送就業崗位、技能培訓以及便民服務信息,實現信息精準推送、服務精細提供。推動智能技術和設施設備進社區、進門店,暢通社區商家消費服務、招聘用工等在線登記,整合就業政策、技能培訓、崗位分布、服務站點以及菜場、托育、維修等就業便民數據,推進“一圖統管、在線查閱、一鍵匹配”,實現“雙圈”內就業生活信息一站式獲取、服務一站式滿足。
三、建設路徑
(一)科學制定融合建設方案。開展社區服務供需匹配評估,系統梳理社區公共服務供給、服務設施建設以及居民滿意度等情況,精準識別存在服務短板和缺少功能,為“雙圈”融合建設提供有力支撐。根據城市社區服務供需匹配評估情況,科學分析社區人口規模與結構,區分不同類型社區特點和基礎條件,銜接青島市公共服務設施配套標準,突出“便民、利民、惠民”特點,研究制定“雙圈”融合建設方案和工作規范,堅持整體推進、分類指導、結果導向,拉長長板、補齊短板、打造特色,滿足社區居民多層次、多樣化社會服務需求和日常生活需求。
(二)集約推動服務設施建設。多渠道拓展“雙圈”服務設施建設場地空間,結合城市更新、老舊小區改造、完整社區建設等工作,統籌推動社區閑置空間高效利用,優先用于建設社區公共服務設施。加大資源整合和集約建設力度,在完善社區基本公共服務設施基礎上,堅持系統謀劃、整體推進,重點推廣和優先建設改造功能復合的社區服務中心。推動相鄰社區服務設施統籌建設、聯動改造、優勢互補,打造跨社區服務聯合體,發揮社區各類市場主體和社會組織作用,形成政府、市場、社會協同發力、共建共享的工作格局。
(三)統籌加強服務隊伍力量。統籌社區工作者、就業服務專員、志愿服務人員等力量參與“雙圈”建設,根據社區實際需求開發專項公益性崗位充實服務隊伍力量。鼓勵各類市場主體、社會組織積極參與社區服務設施運營、服務項目提供,形成服務主體多元化、服務方式多樣化的服務供給模式。打造區域特色服務品牌,推動消費服務圈、養老托育圈、休閑文化圈等各類服務功能融合,結合社區特點完善便民服務功能,為青年人、老年人、兒童提供就業、養老、托育等特色服務。
(四)融合打造數智服務平臺。依托便民生活圈現有公共服務平臺,以增設功能模塊方式,升級打造生活服務與就業服務智慧平臺,集成就業、創業、養老、托育、助餐等服務功能。建立數據回傳機制,根據社區需求,定期將公共就業人才服務信息系統中重點群體數據回流至基層,便于社區開展精準化就業服務。鼓勵便民生活圈現有公共服務平臺與大型物業企業或家政企業信息平臺對接共享,引導“雙圈”內業態和居民廣泛應用,挖掘就業崗位資源和新業態發展潛力,促進社區居民高質量充分就業。
四、實施步驟
(一)籌備部署階段(2025年5月)。加強統籌協調,在前期摸排基礎上,加快推進“就享家”樂業服務站建設,明確區(市)“雙圈”建設試點名單、重點任務和配套保障措施。
(二)全面推進階段(2025年6月—11月)。加強業務指導,健全工作協調機制,細化項目清單和配置要求,統籌調度重點任務落實,穩步推進“雙圈”建設工作。
(三)總結驗收階段(2025年12月)。全面總結推廣經驗,鞏固創建成果,在組織領導、推進實施、政策保障等方面形成長效工作機制,推廣覆蓋更多社區。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健全“市級統籌、區市總責、街鎮落實、社區聯動”的工作機制,統籌發展改革、住房城鄉建設等相關部門力量,共同推進“雙圈”融合建設。各區(市)要細化“雙圈”建設方案,完善“雙圈”建設規范和落實舉措,明確重點任務和時序進度,做好動員宣傳、跟進指導,打造一批“雙圈”建設示范樣板。
(二)加大支持力度。嚴格落實“新建社區商業和綜合服務設施面積占社區總建筑面積比例不低于10%”規定,推動優質商業資源流向社區,按規定為市場主體落實就業創業補貼政策。統籌就業補助資金,鼓勵支持社會資金、公益基金參與,支持社區改善服務條件、開展便民服務。加大對社區服務人員系統培訓、定期輪訓,提升業務素質和工作能力。
(三)強化績效評估。將“雙圈”融合建設作為實施就業優先戰略和打造建設宜居、韌性、智慧城市的重要抓手,定期開展專項評估、社區居民服務滿意度調查,做好跟蹤指導和分析研判工作,定期通報工作任務推進情況。鼓勵有條件的社區先行先試,積極探索“雙圈”融合建設有效形式和創新做法,對工作成效明顯的給予表揚激勵。
(四)營造良好氛圍。及時總結“雙圈”融合建設中的好經驗、好做法,提煉“可復制、可推廣”的服務模式,形成示范帶動效應。充分運用線上線下全媒體平臺,宣傳“雙圈”融合建設的創新做法、服務渠道、優秀服務項目和先進工作事跡,凝聚社會共識,引導社會各方積極關注、參與、支持“雙圈”融合建設,營造良好社會環境和輿論氛圍。
?
?
青島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 ???青島市商務局
??????2025年5月30日
?
(此件主動公開)
(聯系單位:市公共就業和人才服務中心就業服務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