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
我要收藏
取消收藏
各區(市)黨委網信辦、機要保密局、發展改革委、教體局、科技局、工業和信息化局、財政局、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高新區黨群工作部:
為全面貫徹國家教育數字化戰略行動,整體性推進教育數字化發展,青島市教育局等8部門研究制定了《青島市數字教育三年行動計劃(2025-2027年)》,現予以印發,請認真貫徹執行。
青島市教育局
中共青島市委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委員會辦公室
中共青島市委機要保密局
青島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青島市科學技術局
青島市工業和信息化局
青島市財政局
青島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
2025年10月23日
青島市數字教育三年行動計劃(2025-2027年)
為全面貫徹國家教育數字化戰略行動,深入落實《教育強國建設規劃綱要(2024-2035年)》和全國教育大會精神,整體性推進教育數字化發展,全方位賦能教育綜合改革,高質量重塑教育體系,實現更高水平、更高質量的教育現代化,結合我市教育發展實際,特制定本行動計劃。
一、指導思想
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二中、三中全會及全國、全省、全市教育大會精神,全面落實黨的教育方針,堅持立德樹人、應用導向、數字賦能、以人為本,聚焦五育并舉,遵循學生成長規律和教育教學規律,擴大優質資源受益面,推動教育理念、教學模式和教育治理整體性變革,培養學生高階思維、思考判斷能力、實踐能力,以教育數字化賦能青島教育高質量發展。
二、工作目標
堅持育人為本,把握智能時代育人規律,完善數字教育體制機制和應用體系,健全優質資源供給共享機制,完善師生素養能力提升機制,促進智能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培育未來教師、打造未來課堂、建設未來學校。校長數字化領導力、教師數字化勝任力、學生數字化學習力顯著增強;與教育強市相適應的人才培養、課堂教學和教育評價等新型教育場景加速生成;教育管理、教學質量水平整體躍升;形成數字化開辟青島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新賽道和賦能教育改革創新的新形態。
三、重點工程
(一)數字環境提升工程
1.提升網絡環境。研制學校數字化基礎設施配備標準,推動實現學校接入教育城域網帶寬達到10G、無線局域網全覆蓋,全市教育網站和業務系統100%支持IPv6訪問,教育城域網完成基于IPv6的整網改造。推動信息系統和部署環境的改造,建設教育信創云空間。建設不低于1000間智慧同步課堂,支撐城鄉之間、學校之間、教室之間的互聯互通和資源共享。(責任單位:市教育局、市委網信辦、市委機要保密局,標黑體的為牽頭單位,下同)
2.建設智慧校園。建成覆蓋全市中小學的數字化基礎設施,為學生提供人工智能體驗、學習、探究、實踐的新型學習空間。推動學科教室、理化生實驗室數字化改造,推進學校圖書閱讀環境智能化升級,鼓勵有條件的學校按需配備智能終端設備,有序推進學習終端應用。80%的學校形成智慧校園應用場景。(責任單位:市教育局)
3.筑牢網絡安全。建立“市級統籌-團隊運營-多級應用-單位主責”的網絡安全管理機制,實現統一監測、精準處置、上下聯動、快速響應。為實施數據安全治理,推動數據分類分級,開展數據安全風險評估,實現數據全生命周期安全防護,落實行業、領域數據安全監督管理職責。加強網絡安全宣傳,促進師生網絡安全素養提升。(責任單位:市教育局、市委網信辦)
(二)數字資源集成工程
1.教育數字基座集成升級。市域內不低于90%的教育信息系統、個性化應用模塊接入青島教育e平臺,實現教育管理、數字資源、應用服務“一網統管”。實現國家智慧教育平臺、齊魯智慧教育平臺和數字青島體系全面融通。拓展備課授課、作業管理、家校溝通、課后服務等精品業務應用,推進平臺集成向平臺資源融通應用成果轉化。(責任單位:市教育局)
2.教育數據集成規范管理。印發《青島市教育數據管理工作方案》,建設教育大數據中心,建立數據分類分級辦法,全面匯聚教學、科研、管理等數據,重點在數據助推教育決策、教師培訓、評優評選、教育管理和課堂分析上實施突破。指導各區、學校開展數據治理,推進教育數據分級開放共享,逐步完善校、區、市的數據匯聚和統計分析,形成全市教育系統數據“神經網絡”,打造“層次性、多樣化”數據應用場景100個。(責任單位:市教育局)
3.優質資源匯聚集成共享。建立數字資源融通和評價審核機制,持續做好“名師導學課”建設,立足教學實際需求與教學難點痛點,打造“青快學”優質資源品牌,建成基礎教育學段重難點知識目錄及小微短視頻。建成數字資源應用體系,為學校提供優質適切資源服務。指導區市、學校內生高質量、高可用度的資源,支撐“五育”融合、滿足師生個性化需求。(責任單位:市教育局)
(三)教育智能升級工程
1.加強人工智能前瞻布局。推動人工智能大模型本地化應用,開展大模型預訓練和微調,構建“市-區(市)-?!比墔f同應用機制,推出“智能問數”“智能助教”“智能學伴”等一批智能應用。布局一批前瞻性研究課題,支持學校聯合企業、科研機構在安全區域開展語料訓練,促進人工智能技術在教育領域穩妥有序發展和規范應用。(責任單位:市教育局、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科技局)
2.構建人工智能賦能體系。推出一批人工智能賦能“五育”融合發展的應用范式和示范場景,加速構建“師-生-機”協同的教育生態。研制《青島市人工智能創新課堂標準》,將人工智能技術融入學科教學全要素、全過程,推出跨學科、項目式、探究式學習智能教育案例300個。提升基礎算力供給和調配能力,鼓勵學校用好大模型等通用人工智能工具,推動實現智能備課、智能輔導、智能教研,遴選50個“人工智能+教育”的典型案例與創新品牌。(責任單位:市教育局、市工業和信息化局)
3.實施人工智能課程升級。落實教育部《中小學人工智能通識教育指南(2025版)》,優化“一綱多本”人工智能課程體系,鼓勵有條件的學校聯合人工智能企業、研究機構等研發校本課程,為學生提供豐富多樣的學習資源支持。探索建立人工智能基地和泛在學習空間,推動課程體系、教材體系、教學體系智能化升級,全市中小學高質量開齊開足人工智能課程。(責任單位:市教育局、市工業和信息化局)
(四)數字場景賦能工程
1.賦能教學變革。落實《青島市基礎教育數字化賦能教學創新行動計劃》,依托智慧同步課堂、虛擬教研平臺等,推動實現教學過程數據采集,實現“精準教”“個性學”,評選600節數字技術融合優質課,遴選數字化融合優秀課例300節。新增3000個在線數字資源,數字教學資源覆蓋全部重點專業。(責任單位:市教育局)
2.助推身心健康。圍繞學生身心健康,拓展網絡育人空間,推動數字技術與體育、美育、德育、科學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深度融合。建設全市中小學學生健康一體化系統,構建中小學生體質健康數字畫像。建設家校社教聯體服務平臺,探索建設家庭教育智能體。鼓勵幼兒園開展數字賦能實踐,探索幼兒入離園智能管理、幼兒運動健康常態檢測、活動觀察與分析等典型場景應用。(責任單位:市教育局)
3.實現精準評價。推動數據驅動的教育質量、辦學水平、教師發展、學生綜合素質等評價,實現精準評估與數字督導。建設中高考數據分析網絡平臺,提升學業質量監測與評價能力。利用數字化創新評價工具,探索開展學生各年級學習情況全過程縱向評價、德智體美勞全要素橫向評價,更加全面評價學生綜合能力。探索“數字畫像+精準培訓+智能評價”的教師專業發展新模式。(責任單位:市教育局)
4.促進教育治理。推動數字技術融入管理、服務各環節,推進業務協同和數據共享,實現入學報名、招生錄取、學籍管理等的“一網通辦”。加強“智慧監控”“智慧消防”“物聯網報警”等設施設備,筑牢校園安全防線。增加固定資產、財務管理智能化建設,實現財務資產數字化管理。提升校舍管理、校服管理、食堂管理服務能級,實現學校后勤數字化管理。開展招生考試智慧客服、智慧考點和無紙化考試建設。構建“青島籍畢業青年人才跟蹤平臺”,打造招生考試、人才引進“一次辦好”服務品牌。強化青島市學生資助管理系統的信息化應用水平。(責任單位:市教育局、市財政局)
5.推動科學決策。積極應對學齡人口變化,整合學業數據、資源調配、師資動態等全維度信息,實現數字賦能教育資源優化配置,支持動態調整學區規劃、課程優化等關鍵決策。探索“一校一模型”應用,推動數字技術深度融入管理、服務、決策各環節,有效提升學校治理現代化水平。(責任單位:市教育局)
(五)數字素養培育工程
1.深化數字人才培養。深入實施“151”數字化人才工程,構建數字素養基礎標準和發展評價體系,建成數字化人才培養“線上+線下”課程體系和“市+區(市)”培訓體系,推動校長教師主動適應數字教育變革,新增培育300名數字化領航校長、200個首席信息官(CIO)、20個數字化領航工作室,培育全國教育數字化專家3-5人。〔責任單位:市教育局〕
2.夯實學生數字能力。構建數字創新人才“早發現、早培養”機制,將數字素養培育有機融入學科教學,鼓勵學校開展課程體驗、實踐操作、跨學科融合等類別活動,提升學生應用與創造能力。創建“五基三階”人工智能學生素養培育體系,辦好人工智能競賽、嘉年華等拓展活動,為學生提供交流展示舞臺,發現和培養具有科技創新潛力的學生。承辦全國信息學奧林匹克競賽活動(NOI2026),力爭全國信息學奧賽獎牌數量10枚以上。(責任單位:市教育局、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
四、保障措施
(一)統籌推進,加強組織領導。青島市教育局成立數字教育研究院和領航工作室,加強頂層設計和規劃引領,構建標準規范體系,優化項目審批、采購配置、風險防控和數據管理等流程。各區(市)教育部門、學校成立數字教育推進專項工作機構,加大統籌力度,建立協調機制,形成工作合力,按照規劃統一部署、協調行動、分級推進,確保教育數字化工作高效推進。(責任單位:市教育局)
(二)協同創新,加強激勵機制。發揮數字教育研究院大數據中心和教育數字化領航工作室的帶動牽引作用,推出一批數據應用、智能應用的案例和場景。健全數字賦能教學激勵引導機制,開展數字化賦能教研和人工智能教研,定期開展以數字化和人工智能為主題的優質課、教育課題等評選。(責任單位:市教育局)
(三)多元投入,加強資金保障。統籌用好各類資金,支持教育數字化項目建設。加強項目管理和經費監管,規范項目建設,提高經費使用效率。鼓勵各區市、校加大對智慧校園建設、數字教育產品研發、數字教育試點、網絡安全等項目的投入,強化經費保障。(責任單位:市教育局、市發展改革委、市財政局)
(四)以評促建,加強督導評價。強化教育督導評價,將教育數字化推進情況納入政府履行教育職責評價和對學校的評議。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開展數字化轉型監測工作,不斷提升應用成效。(責任單位:市教育局)
(五)示范引領,加強宣傳引導。及時總結和宣傳試點工作經驗,創新宣傳手段,加大宣傳力度,為教育數字化轉型營造良好氛圍,以試點示范突破工作難點重點,形成更多具有青島辨識度、可復制、可推廣、可借鑒的經驗。(責任單位:市教育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