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
我要收藏
取消收藏
各區、市人民政府,青島西海岸新區管委,市政府各部門,市直各單位:
《青島市打造“在青島·青易辦”政務服務體系全面推動政務服務提智增效實施方案》已經市政府研究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執行。
青島市人民政府辦公廳
2025年10月24日
青島市打造“在青島·青易辦”政務服務體系
全面推動政務服務提智增效實施方案
為進一步優化政務服務、提升行政效能,打造一流營商環境,提升企業和群眾獲得感,結合我市實際,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總體要求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深入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山東、對青島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樹牢“服務企業是做好經濟工作金鑰匙”的工作理念,以“高效辦成一件事”為牽引,加快推動“人工智能+政務服務”改革,打造一體化、數字化、智能化的“在青島·青易辦”政務服務體系,依托“愛山東”政務服務平臺,深度融入省“民事無憂·企事有解·政事高效”政務服務體系,叫響“在青島·青易辦”服務品牌。到2026年年底前,實現200項以上高頻事項全流程數字化、智能化辦理,實現實際網上辦件占比達90%。
二、統籌政務服務前端整合
(一)升級“青易問·全市一體化咨詢服務”。進一步發揮“12345·青訴即辦”主渠道作用,推進企業和群眾咨詢類訴求“一線應答、智能應答”。〔責任單位:市政府辦公廳,各區(市)政府。以下各項工作均需各區(市)政府落實,不再一一列出〕構建全市標準統一、共享共用的政務服務咨詢知識庫,覆蓋各領域高頻事項、政策法規、熱點問題,滿足跨部門、全過程咨詢需求。(牽頭單位:市大數據局、市行政審批局)利用人工智能大模型技術,升級市、區(市)融合的7×24小時政務服務“云客服”,提供全時在線、人機互動、隨辦隨問的咨詢服務。(責任單位:市行政審批局、市大數據局)
(二)整合“青易約·全市一體化預約取號”。推進政務服務中心預約服務全覆蓋,優化服務流程,滿足企業群眾靈活就近選擇場所、時段辦理業務需求。建立健全統一預約平臺、預約入口和預約規則,整合市、區(市)政務服務中心預約取號系統。加強預約取號信息智能分析、運用,推動窗口主動服務、精準服務,特殊需求早幫辦,復雜業務早介入。(責任單位:市行政審批局、市大數據局、市公安局、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市醫保局、市稅務局、市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
(三)深化“青易幫·全市一體化幫辦代辦”。統籌全市各級幫辦服務資源,協同推進落實“企事有解”政策舉措。推行線上智能幫辦、在線專業人工幫辦,優化線下“肩并肩”幫辦、“專員”幫辦、“入戶辦”等服務模式。圍繞老年人、殘疾人等特殊群體需求,完善線上線下幫辦渠道。打造園區、樓宇等“就近辦”便民服務點,提供“家門口”幫辦服務。(責任單位:市行政審批局、市大數據局、市公安局、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市醫保局、市稅務局、市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
(四)優化“青易享·全市一體化政策兌現”。加快“青島政策通”平臺改造升級,夯實“魯惠通”省市一體化運營基礎。(責任單位:市民營經濟局)建立惠企政策“1+4”清單管理體系,實現政策發布、政策匹配、申報審核、政策兌付4個關鍵環節的閉環運行。(責任單位:市民營經濟局、市發展改革委)打通“青島政策通”與財政預算管理一體化系統,提高資金撥付效率,推動惠企政策兌現“直達快享”常態化運行。(責任單位:市民營經濟局、市財政局)
三、深化政務服務模式創新
(五)打造“靠前一步、兜底服務”的為企服務模式。聚焦企業全生命周期,復制推廣全市行政審批服務系統營商企服“金牌團隊”服務模式,在為企業解決“跨部門、跨系統、跨區域、跨層級、跨周期”難題方面提供兜底服務,逐步探索形成“企事有解”的工作流程,推出一批標桿做法。聚焦省市縣重點建設項目、“10+1”創新型產業體系等重點領域,統籌市、區(市)兩級資源,進一步發揮重大項目“金牌團隊”作用,推廣全過程、定制化服務新模式,助推項目早開工、早建成、早投產。(責任單位:市行政審批局)
(六)健全“高效辦成一件事”常態化推進機制,推出特色標桿“一件事”。以國家、省“高效辦成一件事”重點事項清單為牽引,完善我市重點事項清單管理和常態化推進機制。定期開展“一件事”服務鏈條全流程核查,確保已落地的“一件事”100%“好辦易辦”。結合青島特點,圍繞特色產業、特色場景、特定人群,打造青島特色標桿“一件事”。將各類涉企服務融入“一件事”鏈條,形成產業發展“一類事”。(責任單位:市政府辦公廳)
(七)推行異地事項“跨域通辦”服務模式,推動都市圈內公共服務便利共享。建立“跨域通辦”協調聯絡服務機制,建強“跨域通辦”專窗平臺,為企業群眾提供在線咨詢輔導、遠程材料預審等便利化服務。各級政務服務中心配備跨域通辦服務專員,強化后臺業務支撐,實現異地辦事“只找一人”,加快跨域通辦由“菜單式”向“兜底式”服務轉變。積極拓展服務范圍,實現青島都市圈、濟青都市圈全覆蓋,并向省內外城市延伸。(責任單位:市行政審批局)
四、優化政務服務渠道建設
(八)提升線上智能導引、“云提醒”等辦事體驗。優化網上辦事智能導引,精準識別辦事需求,強化智能搜索服務,實現“搜索即可辦”。(責任單位:市大數據局)結合移動端、電腦端、自助端操作特點,優化網上申報頁面和操作,推動網上辦事平臺好用易用、企業群眾會用愿用。(責任單位:市大數據局、市行政審批局)擴展“云提醒”服務覆蓋面,提供辦事需求預判、證照到期提醒等主動服務。(責任單位:市行政審批局、市大數據局)
(九)優化線下集約高效辦事服務。堅持“功能實用、服務便捷”原則,優化各級政務服務中心功能布局,注重集約化建設,按需設置服務窗口、配備設施設備,避免低效閑置、鋪張浪費。試點推進現代智慧“政務綜合體”改造升級,強化動態感知、智能分析、自動預警等能力,逐步實現“線下大廳、線上管理”。健全政務服務中心應急保障體系。(責任單位:市行政審批局)
(十)深化線上線下同標準協同服務。推動線上線下無差別受理、同標準辦理、同質量服務,實現線上線下多渠道自由切換、接續辦理。(責任單位:市行政審批局、市大數據局、市公安局、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市醫保局、市稅務局、市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優化法人賬號、企業電子簽章委托授權流程。(責任單位:市大數據局、市行政審批局)探索實施遠程勘驗模式,不斷優化勘驗流程,提升涉企事項辦事便利度。(責任單位:市行政審批局、市大數據局)迭代升級政務服務地圖,實現各級政務服務場所及事項“一圖通查”、精準引導服務。(責任單位:市行政審批局)
(十一)拓展“一站式”增值服務。加強政府、社會、市場三側協同,為企業提供精準化、個性化的優質衍生服務。加快政策、法律、金融、人才、科創、國際貿易等重點領域涉企服務資源統籌,推動涉企服務從“多頭分散”向“一站集成”轉變。(責任單位:市民營經濟局、市司法局、市委金融辦、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市科技局、市商務局)線下設置增值服務窗口或專區,強化支撐保障。(責任單位:市行政審批局)線上設置企業服務專區,整合相關服務入口,提供一站式服務。(責任單位:市民營經濟局、市大數據局、市行政審批局)持續做好行政審批中介超市運行服務。(責任單位:市行政審批局)
五、強化政務服務數智支撐
(十二)加快“人工智能+”改革,推行高頻事項“邊聊邊辦”。依托大模型技術,再造申報端、受理端、審批端業務流程,以“智辦”賦能“好辦”。(牽頭單位:市大數據局、市行政審批局)在公安、人社、醫保、公積金、行政審批等領域打造“邊聊邊辦”AI場景,提供交互式網辦體驗。(責任單位:市行政審批局、市大數據局、市公安局、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市醫保局、市稅務局、市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推動申報環節智能預填、智能預檢,審批環節智能收件、智能審核,形成一批“人工智能+”政務服務場景,依法依規實現高頻事項材料總體免提交率60%以上,表單免填寫率70%以上。(責任單位:市行政審批局、市大數據局、市公安局、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市醫保局、市稅務局、市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
(十三)創新政務大模型應用。建立健全政務大模型應用體系,持續豐富文字識別、語音識別、圖像識別、自然語言處理等人工智能模型倉庫。(責任單位:市大數據局)依托全市大模型通用能力,安全穩妥有序推進人社、醫保、審批等高頻領域創新應用,加快政務服務由人力服務型向人機交互型轉變。(責任單位:市大數據局、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市醫保局、市行政審批局)
(十四)加快全流程數字化運行。推動高頻事項全流程應用電子簽章,豐富電子證照應用場景,提高電子證照認可度,原則上不再要求企業群眾提交紙質證照。(責任單位:市大數據局)強化國家電子檔案試點成果運用,在政務服務領域全面推廣電子檔案“單軌單套”運行,健全歸檔機制,確保從申報到辦結全流程數字化運行,切實做到“數據多跑路,群眾少跑腿”。(牽頭單位:市檔案局、市檔案館)
(十五)提升政務數據共享實效。實施“數源工程”,為高頻共享數據確定權威數據來源,推動建立“一數一源”標準數據體系。(責任單位:市大數據局)構建“一碼、一卡、一證、一照”應用場景。(責任單位:市大數據局、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市公安局)加強政務數據全生命周期安全防護,強化對個人隱私、商業秘密的保護,確保網絡和數據安全。(牽頭單位:市大數據局)
(十六)搭建政務服務“數字駕駛艙”。依托城市云腦,整合線上線下渠道、融合平臺和數據,打造政務服務“一屏統覽”。(責任單位:市大數據局、市行政審批局)加快推動市場準入、工程建設、社保醫保、創業就業等領域全流程數據實時歸集。(牽頭單位:市大數據局、市行政審批局、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市醫保局)推動政務服務運行管理數字化,實現全市政務服務運行體征實時查看、動態感知,科學決策、精準服務。(責任單位:市大數據局、市行政審批局)
六、加強政務服務效能管理
(十七)健全問題發現解決閉環機制。充分利用“12345·青訴即辦”“好差評”“辦不成事”反映窗口等渠道,及時發現、解決辦事過程中的難點堵點問題。切實落實企業群眾訴求閉環解決機制,通過電話回訪、現場核實等方式,對企業群眾訴求辦理情況進行綜合評價、分析研判,重點針對辦理不徹底、群眾不滿意的事項開展專題研究、提級督辦。(牽頭單位:市政府辦公廳、市行政審批局)
(十八)優化政務服務運行效能評估。聚焦高頻事項,以“高效”和“辦成”為導向,科學設定線上線下服務效能量化指標。(責任單位:市政府辦公廳、市行政審批局)常態化組織開展“局長進大廳”“我陪群眾走流程”等活動。邀請人大代表、政協委員、企業和群眾代表以“政務服務體驗員”身份對政務服務效能進行監督。定期開展政務服務網辦能力核查等評估工作。(責任單位:市行政審批局)
(十九)強化政務服務隊伍能力建設。強化政務服務窗口人員責任認識,深入推進黨建融合、人員融合、業務融合。(牽頭單位:市行政審批局、市委組織部、市公安局、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市醫保局、市稅務局、市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優化政務服務中心入駐人員結構,選配業務能力強、服務水平高的年輕干部入駐,優選年富力強、綜合素質全面的領導干部擔任首席代表。(牽頭單位:市行政審批局、市公安局、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市醫保局、市稅務局、市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加強駐廳人員管理,嚴格落實首問負責、一次性告知等制度,加強人工智能相關專業人才培樹和引進,持續強化業務培訓和作風錘煉。(牽頭單位:市行政審批局、市委組織部、市公安局、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市醫保局、市稅務局、市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
七、組織保障
(二十)構建合力推進機制。市政府辦公廳、市政務服務管理辦公室負責統籌指導、協調推進、監督檢查方案落實情況。各區(市)、各部門要進一步細化工作方案,壓實工作責任,強化協同聯動,確保各項任務落地落實。加強政務服務改革經驗的總結提煉推廣,全方位宣傳改革成效,合理引導社會預期,主動回應社會關切,營造濃厚改革氛圍,不斷提升“在青島·青易辦”政務服務體系影響力。(牽頭單位:市政府辦公廳、市行政審批局)